返回

第537章 重建工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37章 重建工作 (第1/3页)

    在距离希望恒星系31光年的红矮星失落之地。

    两项意义颇重且无比浩大的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一个是空间隧道的核心构成部分--小型黑洞,另一个这是高效采集并利用红矮星能源的封闭能量圈(特异的戴森球)。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原晧宸带领的科学团队已经熟练掌握了将微型黑洞逐渐培养成为小型黑洞的技术。甚至连将黑洞反转成白洞的技术也都掌握了。

    不过,黑洞的成长离不开吞噬,那是无穷无尽的吞噬。要知道,每一个黑洞都是宇宙中的超级大胃王,她们很贪吃,胃口又大的惊人,想要让她们快速成长,就必须为黑洞准备大量的星际物质。

    在数千年前,曾经一派繁荣的失落之地(当时还不叫这个名字),就有数个小型黑洞用于支持空间隧道枢纽的运转,只是后来这些黑洞都在超级空间隧道崩塌的影响下直接反转成白洞,并瞬间爆发消逝掉了。

    而封闭能量圈的建设工作也已经跳出理论设计环节,进入了第一建设阶段。

    总计有1500多亿个能量发生器要被生产并投放出去,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

    这些海量的能量发生器既相互独立又高度统一。如此巨大的数目,密集环绕红矮星外层的独立结构,就有点类似于量子力学中所提及的“电子云”。

    核心处的红矮星就像是原子核,而外围的能量发生器则像电子一样围绕着原子核运转,所不同的是,这些围绕着红矮星的“电子”的运动规律将呈现出高度的协同性和逻辑性。

    相对于建造一个独特的,坚固的,环绕恒星的物质壳体,这样的设计建造方案,能够满足逐步地在一个相对充裕的时期内持续地进行建设的要求。

    但是,无数的能量发生器组成的“电子云”也会遇到显著的技术难题。例如,轨道力学规律决定了所有独立的能量发生器的轨道运行将会极度复杂。必须借由大量运算能力高到令人发指的超级计算机才能很好地解决轨道不稳定和可能发生混乱状况的问题。

    ......

    “老板,希望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