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十八、战俘风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二十八、战俘风波 (第2/3页)

崔来福留下,等钱参谋长,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司徒你告诉钱参谋长让部队安计划行事,派出宪兵队,如果有胆敢违反军纪的就地格杀勿论。让宣传处加大宣传招兵。”又对跟在身边的参谋处长王汝历命令:“你们参谋处马上制定今后的行动计划,以备旅部参考。”

    这时狼牙已经开来一辆缴获的装甲车和一辆汽车,一个小队的狼牙和一个排的警卫营战士已站在车上。黄佳俊跳上车,就向战俘营开去。

    涞源的战俘营设在原县政府的牢房,由于地方过小,鬼子就把关帝庙也圈进去,用铁丝网围了起来。涞源战俘营只是一个暂时的中转站,所以鬼子也没有怎么好好的修。战俘到了这里就装上火车运到东北去做苦力,这里前两天才转来在山西前线的一千多战俘加上原有的,就超过了两千。曹一飞带着一组狼牙,就在李云生动手的时候,战俘营的鬼子奉命向司令部增援后,化装成鬼子混了进去。当然就很轻松的解决了战俘营留守的一个小队的鬼子。但是我们的曹少校怕出意外,就没有惊动战俘们。当然了城外这么大的动静,战俘们不可能没反应。这群战俘可是来自五湖四海,有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还有川军。就是在战俘营里,也是各成体系,相互之间水火不容。

    战俘们听见城里城外打的一塌糊涂,心里也动起了心思,在各自掩藏在战俘里的军官的带领下,纷纷开始行动起来,准备暴动。因为这是关系大家生死的大事,所以各个派系的军官们就聚集在一起商量,怎么行动。

    蛇无头不行吧,那么首先就要选一个首领出来统一指挥。问题就出在这里,这里的军官最高的军衔是中校,但却有三个:一个是中央军的第一集团军173团团长胡中民,一个是晋绥军的第七集团军254团团长王俊华,另一个就是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358团团长刘原。

    胡中民中校认为自己是中央军又是黄埔毕业,自然应该由他指挥。刘原第一个不干:“凭什么?你们中央军装备最好,这不假,可是打仗呢?冲锋在后,撤退在前,一群窝囊废,你认为现在还是以前吗?如果是你当头,我第一个不服。我还怕你又第一个逃跑了。”这里的战俘川军最多,如果他不服,什么也干不了。

    这里就要说说川军出川抗日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川军全军誓师抗日,用刘湘的话来说,这次出川抗日是为了赎打了二十年内战的罪。(向我的先辈们致敬!向出川抗战的300万将士致敬!向血洒卫国战场的*万英烈致敬!)

    由于时间仓促,川军兵分两路:一路向南,沿长江而下,自奔淞沪前线;一路向北,奔赴山西前线。第一纵队第22集团军的10万川军脚穿草鞋,身穿单衣进入北国的严冬之中。第22集团军还没上战场,却首先碰到了大自然的考验。寒冷、饥饿中,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喊苦。谁要是嚷着要回四川,便立刻会招来无数双白眼,一大堆奚落:没出息的东西,滚回去吧,别给四川人丢脸。

    10万川军在晋绥军和中央军的溃潮中逆流而上,来到了山西抗日前线。大自然的严酷没能打垮这些精明矮小的四川汉子,但世间人心却使他们寒透了心。川军出川,比不上蒋介石的骄子中央军,又是卡车,又是人力地运送军需物品。他们的军需补给都得自己就地解决,枪械弹药的更换、补充更无人问津。10万大军得首先给自己找口饭吃,找件衣穿。当面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