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三 坐看风云 (第3/3页)
量的援军。第57特别军改编为第一集团军,受苏联远东集团方面军指挥,朱可夫任集团军司令员,指挥步兵第36、57、82、152师,第6、11坦克旅,第7、8、9装甲摩托旅和第212伞兵旅,以及一支相当规模的炮兵。这是一个适合大兵团作战、诸兵种协同的合成军编制。苏军的斯穆斯克维奇飞行团也补充了新式鸥式飞机和伊-16型飞机。与此同时,苏军调动一切后勤供应手段,共补充了18000吨炮弹,6000余吨空军用的弹药,20000余吨燃料以及4000余吨粮食。这些物资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到博尔集亚,再用3500辆卡车运到战场附近,从而大大改善了后勤供应被动的局面。
而日军方面也被迫放弃速战速决的战略,转而决定长期坚守。8月24日,大本营陆军部命令关东军司令在海拉尔组建第6军,辖23师团和伪满州国第八国境警备队以及一部分临时调配的部队,荻州立兵中将担任军长。8月26日,关东军司令命令第6军加强戒备,做越冬的准备。
双方更大规模的厮杀正在酝酿。与此同时日苏双方的秘密接洽也在抓紧展开。
同时,斯大林也开始频频的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方面在华北华中华南等战场向日军发起强大的攻势,以迫使日军让步。
已经在莫斯科的行政院院长孙科秉持最高当局的指示,一味的叫苦一味的要求苏联增加援助。并代表中国政府向苏联做出保证:鉴于华北日军的强大,在华北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是不可能的,华中日军更不是现阶段的中*队可以正视的存在,但是在华南中*队最迟不超过九月一定会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当然如果苏联政府能够马上向中国方面提供足够的军火援助,让华北的中*队的装备得以提高,那么在华北发动一次牵制性的进攻也不是不可能的。一句话我们进攻时可以的,但是苏联人民必须要为之拿出一定得诚意。这让斯大林好一阵郁闷,气得跳脚,却又无可奈何。
当然在战场上中国方面也开始做出一些姿态。在中国方面由于日军的大规模调整,为华北的部队争取到了一个相对要比以前宽松的战略环境。各个战区抓紧时间整训,补充,积极的准备发动先的一轮攻击。
而黄佳俊这个时候已经回到了南宁城下,并正式担任四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划攻取南宁的战役。自己的辛苦几月的心血这个时候还不能抓住,那实在是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日苏之间的这场冲突。
其实,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整个四十八集团军上上下下都是憋着一口气,在看到自己的长官回到部队的时候,上上下下都松了一口气,同时,也知道一场大战也以在向人们走来。
黄佳俊回到部队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准备好了吗?”
不过,在延安那个当时的相对特殊的地方,一个窑洞里,一个高大的身躯站在墙壁面前,正在皱眉看着墙上的地图。就在前两天他接到了来自莫斯科的一封密电,在电文里面莫斯科要求延安方面独自在华北发起大规模的攻势,以牵制日军,减轻苏方的压力。
但是,在他的面前还放着一封重庆发来的电文,这是周公秘密发来的,在上面全面的分析了日苏双方冲突的实质,并指出一旦双方冲突停止,那么中国就会被再次出卖。这让他感到非常棘手,要知道莫斯科在延安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但是要让他为别人火中取栗,那也是不可能的。
该怎么办呢?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