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出兵域外 482 忽悠美帝(2) (第2/3页)
果说不是没有的话。我们出川的时候是冬天,穿着单衣和草鞋,枪是老式的单打就是这样的武器都不能保证人手一支。比如我就没有枪。。。。。。
这是侯云山这个只有十八岁的上校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当时我没有读过书,也不知道什么民族国家,这些离我很遥远。但是我记住了一句话:日本鬼子就是要让我以及我的妹妹当亡国奴这是我不能容忍的,我可以死。但是我的妹妹她必须要活的像个人。
像这样的话让这些远离战争的人们是无法想象的,就为了活得像个人。如此简单
来到这里的每个人的经历就是一部英雄般的史诗时代周刊》这样评价这群年轻人。
我们在学校读书,在公园约会。。。。。。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而在遥远的东方我的同龄人却在为了生存浴血奋战
一个听了侯云山讲述后的军校学员在日记上这样写道。
军校就是为了培养职业军官,因此,分析战例进行军棋推演是必不可少的,而现在有了一群身经百战的现成教官,作为一名资深的军事教育专家,约翰校长肯定是不会放过的。
约翰校长要求黄佳俊把他参加的战役一一的向学员们进行讲解,这也是了解日军和队的一个最好的渠道。
而有些战役在刚刚提出来的时候,让这些美国学员认为这完全是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不可思议的是黄佳俊带领着他的军队不但完成了,而且还尽可能的完成的更好。
最为明显的就是易县战役,黄佳俊才把这场战役的双方形势说完,一个教官已经站起来说:“换成是我,我不会让我的部下这样做。”
黄佳俊和他的军官们坐在那里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坐在那里,似乎陷入一种深深的悲哀。
最后黄佳俊才低沉的说:“是的这就是中国战场的现实请注意,在中国战场上,队基本都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与强大的敌人在作战。”他的话让全场一阵寂静。是的,中国的抗战让这些美国人觉得真的不可思议,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中国居然支撑了下来。
他们的眼光再看向这些中国人的时候就显得有点不一样了,带有一种尊敬和震撼。
就这样充实的过了一周。1月23日早上,黄佳俊刚起床就接到约翰校长的电话:“早上好,黄今天我邀请你到山上打猎,怎么样?”
黄佳俊换上猎装,只带了沈逸夫一个人和约翰校长到山上打猎。没想到的是到了山上并不仅仅是他们几个人,在山上的一栋小屋里,早就等着几个大人物。
约翰校长指着一个身材高瘦、目光锐利、头发花白的老头对黄佳俊说:“黄,我来替你介绍一下,这位也是你的校友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将军。”
马歇尔微笑着向黄佳俊伸出手,这完全出乎黄佳俊的意料,要知道现在的马歇尔可是罗斯福总统最为倚重的军事统帅,现任陆军参谋长,事实上的军方第一人。
“黄,我为有你这样的一位校友感到十分荣幸。欢迎来到美国”马歇尔并没有一般美国人的傲慢。
黄佳俊握着马歇尔的手:“将军,我实在是太荣幸了。居然在这里见到您。”
马歇尔笑着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