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一下朱标不死当如何 搞笑 (第2/3页)
高考,然后认识我妈,然后才有我,而假设毛爷爷不发动*的话,我爸肯定会早好几年参加高考,结婚肯定也会早很久,然后还会有孩子,但那个孩子,肯定就不是我了!
这就是*和我之间的关系了。
靖难之役的历史地位不亚于*,因此它对我肯定也是要产生一定影响的。
下面我就来推理一下朱标之死和我之间的关系了。
首先,朱标此人为人仁慈,颇得朱元璋之心,几十年太子当下来,在大臣中也有足够的威信,当皇帝后不会有镇不住场子的情况,并且朱标协助朱元璋办理政事那么久,能力不敢多说,肯定是要比毛头小子朱允炆高很多的,最起码把朱棣从眼皮底下放跑这种蠢事,他应该是干不出来的,再有一点,按照封建社会习惯,一般长子挂了该传嫡子或次子,但朱元璋大概太喜欢朱标了,才传了朱允炆皇位,虽然在那时候皇帝的话是圣旨,但朱元璋这事办的确实不大地道,也难怪朱棣不服了。
而如果朱标不死登上皇位的话,朱棣敢不敢造反就是个问题了,毕竟把自己的侄子干掉和把自己的大哥干掉是两个概念,朱标好歹名分上当了他几十年领导,别的不说,这份心理障碍就不一定能跨过去。
因此假设朱标不死的话,所谓靖难之役,就可能仅仅存在于某个家的幻想中了,最大的可能性是朱标在南京安稳的做皇帝,然后再把各地的王爷们包括朱老四在内一个个的做掉,当然按朱标的性格,也不一定会做太绝,朱老四们进了大牢,饱饭应该还是有的吃的。
而朱棣当不了皇帝的话,明朝就不会迁都北京了,朱标第一没有朱棣对北京的那份感情,第二北京那时候经过战乱,城市建设很不怎么样,要不朱棣迁都时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反对了。
而明朝不迁都北京的话,清朝就未必会把北京当作自己的首都了。
没有明清两朝的建设,北京就不是民国时候的北京,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边关重镇罢了,那么我朝建国后,就未必会选它当首都了,
假设北京不是首都的话,京广线是否会存在就是一个问题了,就算还有,地位也将会大大降低。
京广线地位降低的话,作为京广线上重要的枢纽,郑州的地位也将一落千丈,说不定省会就还给开封了。
郑州不牛的话,郑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