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九章 开学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九章 开学前 (第2/3页)

杨狄峨按照朱允炆的授意,把原来印刷作坊里的伙计按照其工作的职能都做了重新安排,以水力印刷机为核心采用了流水线式的作业方法,这大大加快了印刷速度。

    水力铅活字印刷机所展现出来的效率让朱允炆感到欣慰,但是光是印刷现在发行量极少的江南新报,杨狄峨又不愿意让东宫承担盈亏,所以让朱允炆感到有些不安,六艺书院的开学,可以让新的印刷作坊承担起刊印书籍教程的生意,那样可以缓解印刷作坊的经济状况,也不至于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朱允炆对于杨狄峨这个断臂少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也可能是由于对方年纪小的缘故,接受朱允炆来自后世的思想十分之快速,比之铁铉、黄子澄等饱读圣贤书的人有着超强的吸收能力,所以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将这个刚刚十五岁的少年当做了知己,为杨狄峨考虑的也稍微多了一些。

    六艺书院尚未开学,设在狮子林的报名处几天来就已经水泄不通了,也许之前书院只是豪门大户作为能返乡的一个棋子,但是皇帝御笔亲书的院名牌匾已经让书院成为众人眼中的通天捷径。

    不但是江浙之地的学子,最远来自琼州、大理和陕西等地的学子也大有人在,朱允炆就有些想不通,在消息闭塞的大明,是如何将消息在几个月时间内传到全境各个地方的。不过他办六艺书院绝非只为了江浙一地,而是希望通过这种办学手段刺激全国的教育增长速度,曾经听过有人说过:让穷人家的孩子念不起书是国家的耻辱,执政者的失职。

    而朱允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普及教育,只有教育的提高,科学技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一点,回到明朝一年多的时间,朱允炆深有体会。读书人少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士子们的盲目优越性,总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那么只有一个结果,除了诗书之外,一般他不会再去追求什么,只是觉得“半本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越说越对。却不知朱允炆心目中那句话的意思却是:读书人少了,教育的落后导致了人文素质的普遍低下,只学了扳本论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