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蛰伏 四 (第1/3页)
作为大明储君的皇太孙,手里却亲自抱了个杏黄色的袋子回到东宫,让一路上遇见的宦官、宫女个个暗暗称奇,几个想要讨好皇太孙的内侍过来帮忙,却被踢在了一边跪着。反倒是吓的索索而抖。
袋子内装的正是山东布政司进贡而来的花生,朱允炆没有想到,这个在他后世随处可见的日常小吃,在明朝倒是成了宝贝,整个南京紫禁城也只有这么一小袋而已。
回到东宫,朱允炆仍在鄙视那个叫秦天极的山东布政使,就算是十分难得,也不用把花生夸的好似人参一样吧,说什么长生果采摘于乳山之巅,濒临碧海,吸收了蓬莱仙气……,听前来汇报的太监将山东进贡时说的话又复述了一遍,面无表情的他其实早就笑的肠子打结了。
但绝不会笨的去揭破这些谎话,那个秦天极越是将花生说的珍贵,那么以后万一培养成功了,自己才能显得功劳够大,万一种不成,呵呵,那也有个推辞是不,因为种植这门学问在朱允炆心里,仅仅限于挖坑将种子放进去浇水那么简单。
朱元璋已经将钟山附近的一处皇庄指定给他,让在那里试验,皇庄之内不缺乏有经验的老农,自己只要是将事情吩咐下去就可以了。
今天最大的收获当然不是花生了,有些得意的朱允炆将那袋子放在身旁的案几上,然后令宦官前去召铁铉前来。
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借机将铁铉抛了出去,山东布政使由于进献贡品,加上任期已满,被朱元璋调回京师任礼部右侍郎。那个位置空了出来,朱允炆趁机推荐铁铉,说是要派得力之人去山东勘察地势。以便于寻找适合花生种植的地点。
显然,老朱的心情被其孙儿调理的不错,连犹豫也没有犹豫就准了,不过朱元璋也不是无的放矢。居然对铁铉近一年在东宫的表现显得比较清楚,也很满意朱允炆的推荐。
老朱的心情之所以不错,还是源于朱允炆那种在当时比较新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