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在东宫 上 (第2/3页)
军方相互勾连,怎么会轻易的降罪于常茂呢?常茂死于谁的手上,是朕?还是你们不识好歹?
朱元璋想起往事,更是旧恨涌上心头。当日常遇春军中暴卒,自己诸般加恩于常家,但是到后来又对常茂痛下杀手,如此反复的他此时竟然没有想到是由于自己暴虐,而是怨恨于臣子让自己不放心。
正在思量间,内宦低身匍匐行来,禀报说锦衣卫佥事宋忠求见陛下,抬头看见宋忠身后跟了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在外面候着,便吩咐他们进来。
三跪九叩、山呼万岁,宋忠起身后,禀报了冯胜的近况,在说及身后之人,赫然正是冯府的亲卫冯毅。面对皇上,却丝毫不惊,朱元璋知道应该是头几批派去各府的检校,关于忠诚度是绝对可信的。
详细的询问了冯胜近几年来的表现,从对胡蓝案的态度,到卸甲归田后的奢侈,再转到年后冯府上下的矛盾,以及临来之时的疑点。事无巨细,对于这些老部下的心机,朱元璋不敢有任何懈怠。
试想自己不过是驾驭群臣而得天下,而蒙元的江山实际上却亡于这些武将之手,在庆幸的同时,朱元璋一直保持着比较清醒的头脑。从不敢小看这些属下的心机。
但是也确实没有什么疑点,值得侥幸的是,冯胜在临上岸时的那一刻犹豫,因为他想起了冯毅也是皇上恩赐的亲卫,所以想交代商量一番的心意瞬间停止,任由事情的发展,不再与任何人说起。
冯毅回答的相当谨慎,事无巨细也十分之得体,朱元璋满意的同时,心中的疑惑更大,要按照冯毅的如此说法,那冯胜简直就是半个圣人了,对朝廷的忠心、对家人的约束、对皇命的遵从、对朱家的顺从。除了偶尔买个歌姬自娱外,还真的再找不到什么疑点了。
而所谓的樊负投状,也不过是因为偷腥被罚,而想报复主人,像这样的下人,打杀了也罢。
明白了这些,朱元璋长舒了口气,刚想命宋忠和冯毅两人退下,心里却是一动,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沉思了一会,道:“传朕口谕,命皇太孙将宋国公协其家眷接入东宫,朕要亲自前往探视。”
停了一下,又说道:“你带了冯毅,再去通政司提了那樊负,准备好后,随朕一起前往东宫。”
躬身称是,然后带着冯毅又轻步离开御花园,宋忠心里还是一个劲的发寒,皇上是一年比一年的难侍候了,到了这个情况下,还要进行最后的试探,不过从他内心的最深处可能还是希望冯胜这次是真的疯了。否则,按照皇上的性格,是什么结果很难预料的。
冯胜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而宋忠出身于检校家庭,父亲是当年第一代的锦衣卫,是绝对忠于皇室的人,就连这个名字,也是皇上赐予的,本不该有这种思想,但是却在此刻也动了恻隐之心,也许是认为冯胜身为一代名将,不该死在谋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