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周报 (第2/3页)
了小维和杨蝶二人。
没有办法,一边心里骂着后世肥皂剧中那些戏说,一边心怀些许愧疚,不定时以巡视农务去钟山和二人相会,倒是也其乐融融。两人中,杨蝶懂事、小维无邪,倒是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只是朱允炆愈加进入到了自己大明储君的角色之中,没有一点来自后世一夫一妻的觉悟,堂而皇之的玩起了暧昧。
而经过大明宝钞改版之事后,东宫又进入了蛰伏的阶段,因为朱允炆感觉到事情进展的太快,自己已经把握不住,要慢慢的消化近两年来的成果。
洪武二十九年来临,在此期间,经过他的迂回,朱元璋终于松口,调刘三吾进京筹备洪武三十年的秋闱,酌方孝孺即日赴苏州,以浙江学政身份督导六艺学院。终于达到了将方孝孺调至南京周边,以便随时启用。但不知如此一来,却将刘三吾推进了火坑,不过这是后话了。
大明通行宝钞新版的发行,在朱允炆的策划,朱元璋的威压下,进展颇为顺利,新版宝钞难以仿造是一个原因,而皇帝的果断杀伐,却成为了主流,既然决心让朱元璋当这个恶人,所以,在东宫内厂广泛收集情报的基础上,朱允炆刻意引导着皇帝的思路,一时之间,两淮、江南境内鸡飞狗跳。
在严令下,曾经有一些村庄,壮丁皆被抓往官府治罪,然后就再无消息,而后,接踵而来的就是整村的人被留于岭南、大理等地,永不得返乡,因为有人曾经利用新钞、旧钱交替之际浑水摸鱼,按照发行新钞时的严令,但凡涉及伪造宝钞之地,当事人处死,以里为单位的居民皆要充军边塞,以补偿其知情不报的罪责。
全国摄于皇帝的威严,无不大恐,再则伪造艰难,短时间内居然控制了宝钞贬值的速度,开始往良性发展。
洪武二十九年开春,天下士子聚拢个州府,然后经过筛选后赶赴京师准备秋考,南京城内逐渐热闹起来,朱允炆趁机奏报皇帝,调海关江南治所少卿解缙进入京师为翰林待诏,御国子监生员三十人按照每七日为一循环,筹办《大明周报》,朱元璋允之。
鉴于百姓识字之人少、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朱允炆想了近三年的报纸终于成行,虽然只是在京畿之地暂时刊发,但是他相信,在洪武三十年的秋考之前,天下士子汇聚京师,利用这一先决条件培养市场,首先坚定报纸在士子心目中的分量,而后,在通过海关和今后建立起的交通渠道发行,肯定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报纸是朱允炆最想控制的东西,在这个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的大明,纸质传媒是占有绝对优势的,铅活字印刷机无疑是报纸坚强的后盾。
天下士子汇聚京师,虽然对于全国的读书人还算是少数,但是总归都是各地方的精英,这些人,最多也只有百分之一二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而剩下的人如果科举后返乡,对于报纸的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