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二章 科举隐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零二章 科举隐忧 (第2/3页)

的屠杀斯文。除了科举在帝王心中的位置重要之外,后世推测最多的有三个原因:一者,朱元璋从大局出发,通过此举收伏北方士子之心。二者,考官们没有领会皇帝的意图,引起了朱元璋对他们的猜忌。三者,朱元璋借机铲除反对势力,实行文化**。

    但如果真的如杨蝶所说,此事幕后有人操纵,而操纵此事的人又是宫中之人的话,那朱允炆就不得不往深处再想想了。

    不知不觉间,就进了偏厅,黄子澄和齐泰等人看见太孙殿下进来,马上起身行礼,各自归坐后,朱允炆问及事情的进度,才知道今天朱元璋紧急召见刘三吾等考官询问,在大殿之上,刘三吾坚持自己的意见,把阅卷的认真和公正过程说了一遍,并奏报皇上说:“会试榜发,北方举子大哗,臣已尽知。然臣在阅卷之时只以文章优劣定名次,并不知所录取到底是谁,哪里人氏……。”

    开始朱元璋还较为有耐心,吩咐说:“受蒙元欺凌日久,所以北方举子根基不如南方,爱卿不妨择优选上几名北方士子,以安定人心,平息众怒,也算是以资鼓励北人士子之心吧。”

    但是刘三吾却说:“臣为国取才,只能以试卷文字优劣为标准,不以南人、北人为依据。”抱住死理不放,并且以会试榜次已定,当选人名副其实,不能更换为由拒绝了皇上。

    皇上为此龙颜大怒,于是诏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以及已经廷试取录的陈安仲、尹昌隆、刘谔等,于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以增录北方人入仕。

    同时下令将刘三吾、白信蹈两位主副考官停职罢官,禁足在家,不得出户,等候复阅结果出来之后听参。

    朱允炆听到诸人的汇报,才长舒了一口气,从表面的迹象上看,朱元璋应该是出于平衡南方、北方士子之心的目的,这样以来,就好办的多,可是这次,士子消息之灵通,行动之统一有序,却处处透着诡异,要说是没有人指点,朱允炆也不相信。

    名落孙山无人问,一朝金榜天下知。科考举士虽然发挥了巨大的人才选拔作用,但其负面作用也是影响深远。

    成千上万学子不得不左三年、右三年地往返于家乡与贡院之间。对于寒窗十载的士子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所以每次科考过后,贡院都会遭受一番不大不小的损失,或考场号舍,或士子所住客栈均会遭恶意破坏,都是十年寒窗苦读却落第者发泄心中郁闷的结果。

    这还算是轻微的发泄破坏行为,如果落榜者怨气更浓,其行为造成的破坏程度更甚,令人无法想象。这其中,诽谤、造谣考官的报复行为,科举后更是屡见不鲜,不过这次闹的的确大了点。按照黄子澄等人的描述,北方举子大哗,认为主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是南方人,因此袒护南方人。群情激奋的考生,将皇榜打得七零八落,随后又到礼部示威。街头巷尾贴满了指责主考官偏袒同乡,必有隐情的传单。把个南京城弄得一团糟。而这些几乎是一夜之间所发生的变化。

    要说这些士子,在京师中待的最长的,已经超过了六年甚至更长,特别是一些北方士子,由于山高路远,前科落第后,干脆就在京师中找一个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