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一章 喜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一章 喜讯 (第2/3页)

州知府吴雪凡的支持下,试种成功,推广之下,可使我大明水稻平均增产两成以上,长此以往,我大明再无饥荒之忧了。”

    东宫詹事府司直郎是杨杰在东宫时担任的职务,朱元璋一时没有明白过来,犹豫了一下,当听到可以使大明水稻增产两成后,才省过来说的是杨杰,但是这个喜讯还是让他十分意外的高兴,当时大明的耕地面积为八百余万顷耕地,就算是之忧四分之一数的水田,而江南水田亩产一般单季为四石左右,就算是双季最多为六石左右,要是增加两成的亩产,朱元璋在心里算了一下,一顷为五十亩,一亩一年要是增产一石,那可就是个不可思议的数字了,而孙儿所说的大明再无饥荒之言也非大放阙词。

    刚才如鹤立的群臣此时却是已经呆若木鸡了,没有算明白的还在盘算,心思机巧些的,早已经出列赞颂“圣上洪福,天降祥瑞”云云。朱元璋座在龙椅上轻轻点头,虽喜色未能行于表面,但是内心已经对此事增加了几分嘉许。

    “那杨杰现在何处?宣他上来,朕要赏赐与他。”朱元璋说道。

    但是朱允炆却没有给老朱这个机会,又说道:“司直郎正在朝房等候召见,不过臣还有第二件喜事要启奏皇上……。”

    “琉球山南、中山、山北三国合并,并遣国使前来觐见陛下,但礼部郑尚书只遣了侍郎接待,琉球国使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东宫,未曾想到的是,臣带病接见,却听说琉球国因不堪被海盗骚扰,决定举国内附我大明,从此我大明又增添海外疆土,皇上说这算不算是喜讯呢?”

    谁知道这开疆拓土的事情,朱元璋听说,却是摇摇头,道:“海外蛮夷,为利驱使,现在为海盗之患所忧,就决定内附,到太平时又要反悔,何喜之有,回了他们吧。大明可帮其驱逐海盗,但内附一说,就此说过。”

    朱允炆并不意外,在此之前,他早已经做好功课,知道朱元璋无意于海外,否则也不会有禁海一说,而且早已将琉球等国设为“永不征伐之国”,老朱又是一个极为好面子的人物,哪能食言呢?当下也不反驳,继续说道:

    “琉球国为表示内附之诚意,特献上一份意外的礼物……。”说到这里,朱允炆整整衣冠,隆而重之的又是一拜,才继续奏道:“恭喜皇上,大明良将失而复得,颖国公傅友德在洪武二十六年因追击倭寇中伏失踪,竟然被琉球商船求获,辗转之下,今日方重返我大明…。”

    朱元璋听到此话,才有些失色,竟然从龙椅上坐了起来,紧盯着朱允炆道:“这是真的?”

    心里其实也十分紧张,和洪武大帝摊牌,这种心理压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了的,虽然是老迈的朱元璋,可仍旧是皇帝。朱允炆只能尽量保持脸上的笑容,一副为国为民的模样,回道:“不错,臣原先也不相信,但是见过来人,的确是颖国公,在东宫任职的傅雍与他父子相见,抱头痛哭,好不感人,颖国公虽然在海上饱受风尘,但是依旧康健如故,实乃我大明之幸事也……。”

    其实后面的话,朱允炆说也是多余,吃惊后的朱元璋根本没有听进去,朝臣们看皇上可能是因为失而复得的喜悦,但是没有人比朱元璋知道自己心里的惊讶了,要不是傅友德出海失踪,可能已经被自己诛杀了。

    可就是那么巧,当时自己刚起杀意,傅友德就出海据说是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