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二章 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二章 接 (第2/3页)

,论哪一款也该杀!”

    “至于怎么处理,全凭太孙做主,而此等奸妄……。”朱元璋用手指着在大殿中跪着的刘三吾、张信等人,道:“翰林院官官相护,不以公正为怀,反而互相包庇。着刑部将张信、刘三吾等缉拿下狱严加追问……。”

    话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不用了,传朕旨意,除刘三吾行将就木,发配云南外,其余统统斩首,以谢天下!”

    “原榜统统作废,将试卷调入宫中由朕亲自审阅,另,着刑部捉拿此次中举士子,严加拷问,看看是谁在朝中为其依仗。”

    随着朱元璋的一声令下,在外值守的锦衣卫南镇抚司镇抚使李瑞栋率领着锦衣卫的大汉将军涌了进来,站在跪着的官员身后。

    “将这些奸妄贪官给朕拿下押至午门,待到午时三刻,除刘三吾之外,全部处斩,以儆效尤。”

    姜还是老的辣,朱元璋冷笑着想。虽然孙儿已经前往控制京畿禁军,但皇宫只要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那一点用也没有,只要自己不愿意,任何事情也不会左右他的决定。

    李瑞栋带头应了一声,却是未动,只是转脸看了看在旁边的皇太孙,朱元璋的心里猛的醒悟过来,但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

    叹了一口气,朱允炆走到皇帝的身侧,温言劝道:“皇祖父,武定侯虽然功勋卓著,但若惹的皇祖父如此震怒,要是有伤龙体,才是罪无可赦的地方,请皇祖父暂息雷霆之怒,待孙儿查明之后再行禀奏。”

    朱元璋慢慢将头转了过去,竟是看也不看自己的孙儿,向着李瑞栋森然喝道:“怎么,没有听见朕的旨意吗?”

    李瑞栋默然不语,却是也没有执行皇帝的命令,朱元璋的心犹如堕入深渊,一沉到底。朱允炆再上前一步道:“皇上,请三思而行,且臣以为皇祖父最近因武定侯之罪过于愤怒,所以处事方寸大乱。依臣之见,皇祖父不若回后宫多休息些日子,养好身体再临朝亲政不迟。”

    遂转身令道:“李瑞栋,速将刘三吾等人押会各自府中,然后遣禁军守护,非得到孤王谕旨,不得令其出府门一步,待到圣上身体康复,再行查明真相处置。”

    向朱元璋请求道:“皇祖父,今日早朝,暂时就这样,皇祖父稍作休息,待到事情处理后,臣再想皇祖父奏折具禀。”

    能怎么样呢?朱元璋心里一下子空荡了起来,就这样了?看着孙儿宣布退朝,然后文武百官山呼万岁后逐次退出,奉天殿内渐渐变得如同此时朱元璋的心那么空荡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是陷入了迷茫,这“万岁”还是在称呼自己吗?

    失神之下,任由孙儿亲自扶着自己,慢慢走出大殿,已近巳时,奉天殿院内只剩下肃立的仪卫,微风吹拂的旌旗,益发显得空荡、寂静。

    一顶六尺九寸高的红板竹舆停在丹墀下,轿子红顶朱漆黄峙,近顶装圆框蛤蜊房窗,镀金铜火焰宝,带仰覆莲座,四角镀金云朵。两根挣亮的金黄色轿杆前后两端均以镀金铜龙头、龙尾装钉,四角吊着黄绒坠,镀金纹门,显得金光灿灿,据说原来的轿饰全是真金,朱元璋说过于奢侈,弃之不用、改用镀金,还在《皇明祖训》中规定后世继嗣皇帝擅自更改。

    四个抬舆的小太监见皇帝走来,连忙跪伏,十六个戎装侍卫肃立两旁,二个宫女打着两面雀金扇,一名高大英俊的太监执一柄黄罗伞,朱允炆扶着皇祖父,低声说:

    “请皇祖父小心身体,登舆回宫吧。”

    “罢了!允炆,你陪朕走走。”朱元璋这时才从惊惘中醒来,一摆手,望也不望一眼,径地绕墙而行,朝后宫走去,朱允炆连忙追上,同时向侍侯的太监宫女们挥挥手,让他们离去。

    “看来老朱是真的生气了……。”朱允炆跟在一语不发、怒容满面的朱元璋身后,心里想:“恐怕要换成自己,早就已经抓狂了,在这么短时间内从打击中缓过精神,这份定力确实令人佩服。”

    可是他也很无奈自己的举动,朱允炆也很想等到自己登基理政后才开始行动,可是他却发现,自己虽然和后世所知历史中建文帝相比,已经积蓄了相当一部分的力量,而且相信也不会犯历史中建文帝那样的错误,对付朱棣的靖难应该是没有问题,但是他却发现,纵然自己改变了这么多,可是仍旧阻止不了历史悲剧的重演,蓝玉当初他没有能力去救,傅友德和冯胜等人是他曲线挽救的,可是当屠刀再次降临到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夫子刘三吾身上时,他才发现,其实自己什么都没有改变。

    历史的车轮还是在按照以前的那个轨迹行驶,不同的是,后世的建文帝是在浑浑噩噩中摸索前行,而自己呢,明明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