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三章 永嘉永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三章 永嘉永康 (第2/3页)

  “爱卿有何罪呢?”

    “臣”想了一下,杨杰突然住嘴,对啊,自己什么罪,承认欺瞒那可是欺君点罪。何况。皇上只是让自只看看。并司罪的意思,自己承认,不是没事找事的自己挖坑自己跳吗?遂马上改口道:

    “臣观陛下,近日为国事操劳,所忧心不在朝堂之上,所以未曾事先说明,只想万事俱备,藩王之事大定后,再行禀报陛下,所以臣有知情不报之罪,但皆是为皇上着想,请皇上恕之。”

    巧妙的一个,回旋,又将事情扯到了开始的藩王之论上,朱允烦也不给他计较,摇摇头道:“荆州知府奏称,湘王在王府私印宝钞,并大肆重金礼聘幕僚,似有不轨之心,此事你看如何?”

    心里“咯噔”一下,杨杰想都不想立即奏道:“陛下,万万不可轻信地方之言,此事非但不可轻信,以微臣之见,还要驳回地方,严惩荆州知府,安抚湘王。”

    “哦?这是为何?”

    “晋王、燕王和周王虽然是先皇召回,但是皇上迟迟不令其归藩,已经引起了诸王的戒心,所以才有代王、齐王、氓王等藩王的提前称病。准备随时应付朝廷的召见,如果此时怪责于湘王,那么诸王戒心甚深,恐有离心之举,所以臣以为;无论湘王有错无错,此时都不应追之。”

    杨杰显然对朱允烦的心思把握和时局的掌控十分熟络,兼之看到自己十分成功的转移了皇上的思路,心思也灵敏了许多。

    “爱卿的意思,是安抚为主,既往不咎,但若荆州知府所奏为实,岂不寒了忠臣之心吗?”朱允坟其实也没有这样说,而这一切,都是在早朝上大臣们所言,到现在为止。大部分人都赞成要严惩,如同杨杰这般说法的还真没有几个。人。

    这也可能是朱允坟对杨杰网开一面的原因吧

    朱允烦由于很多事情成竹在胸,所以做事比较和缓,讲究的是稳杂稳打,但长期处于老朱极端强权制约的大臣,一旦遇到了像这样的宽仁之主,有些人还真不能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忠心之举,弹劾杨杰是一种,而削藩又是另外一个大臣们泄自己主见

    正月网过,朝臣们那颗不安分的心就开始骚动起来,几次朝会,让朱允坟终于分辨出各人的大概阵营:

    以方孝孺和黄子澄为主的强力削藩大臣,虽然都是文人出身,没有军事经历或背景。但是从心里深知藩王的危害,从大明的长治久安的角度出,力主武力削藩,以王者之道彻底解决。他们是以皇室正统,为依据,任何排斥于皇权之外的势力,认为都应该解除。这一点朱交坟已经从自己后世的历史上看到了失败,所以不用想,就搁置了。

    还有,就是由户部侍郎卓敬和在吏部任事的高巍主张的推恩削藩。认为强力削藩派虽然用军事武力干脆利索地解决问题,缺点就在于它来势很猛,要下手的这些对象都是先皇的亲骨肉、当今皇上的叔叔。处置不当,不仅使得新皇背上恶名。而且还会引大范围的骨肉亲族之间的相残战争,甚至会导致政权的危机。

    所以以高巍奏议的推恩削藩和卓敬奏议的徙地削藩最有亮点。

    推恩削藩仿效西汉武帝时主父偃提出的“推恩”做法,朝廷布“推恩令”命令地方诸侯藩王将朝廷的恩赐推及到诸侯藩王的子孙身上,这一措施实行以后,至少可以获取四个方面的收效:

    第一,朝廷不用掏一分钱,也不费一兵一卒,顺水做个。“好人。”让藩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你的子孙们。受惠的藩王的子孙们当然会说朝

    ;

    第二,原来诸侯藩王国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其他子孙没份,因而造成了藩国的势办不仅不会削弱,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强。而实行“推恩令”后,一个藩王国分给好几个子孙,诸侯藩王的势力大为减弱。所以“推恩令。一出。藩王势力就会自行衰减,朝廷就不用为此操心和担忧了;

    第三,自古以来中国人一再主张以孝为本,如果朝廷硬要用武力将祖上给地方藩王的藩地给削了,那么朝廷就要被戴上“破坏祖制。的“不孝。罪名,从而在舆论与人心上失去优势。而实行“推恩令。意味着将祖上的恩赐惠及每个子孙,这就吻合了“国法人情”;

    第四,要是藩王不去理睬朝廷的“推恩令”不仅给朝廷多了一个。征讨他的罪名,而且藩国内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也易内讧,到那时他们不仅不会势力壮大,反而自身先乱了阵脚,朝廷就可高枕无忧了。另外高巍不仅主张推恩,而且还主张徙的而封,即将北方藩王的子孙分封到南方去,将南方藩王的子孙分封到北方去,让他们全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两眼一抹黑,再怎么雄才大略也会感到无处下手。

    卓敬对高巍的推恩削藩做出了补充,曾经私下上奏,言及无论燕王之病孰真孰假,都不宜长居京师,建议暂时只动燕王一藩就可,可将燕王迁移至南昌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