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章 召诸王进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六十章 召诸王进京 (第3/3页)

不差,显然是早已经看的滚瓜烂熟,看到皇上还要从中拾取,朱栩慌忙喊了一声:“皇上,”

    但是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些都是举报诸王不法的奏折,肯定也少不了他和朱林的,想到此处,牺在当场。朱允愤看到他们二人的表情,遂长叹身,甘洲帐来,幽幽说道:

    “侄儿登基以来,共计收到告诸王不法之事奏折计五百七十三封,藩王无一幸免,全部剑指皇室,贤明如蜀王、无争如楚王”甚至以三叔之和蔼、四叔之大功、鲁王之年幼也在被弹劾之列

    “侄儿每天惶恐不安,生怕就此辜负了皇祖父的厚望,今日想问一句,若是换成二位叔王,该当如何面对这般状况?”

    朱栩、朱林心中凛然一惊,也不顾什么叔侄辈分,连忙一躬到底,低声道:“臣不敢,是臣等行事无状,让陛下担忧了。”

    朱允烦黯然不语,等待着二人继续说下去,这种情况,本来就是他通过黄子澄、尹昌隆、练子宁和方孝孺等人,使削藩变成半公开的状态。等于鼓励天下人告诸藩王的不法阴事。于是大明上下出现高度的政治热情,朝野之间踊跃参政议政,纷纷出来检举和揭各地藩王。

    不过,之所以出现疼样的豪华的场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朱元璋规定,亲王地位比皇帝和皇太子低一等,明显比文武百官地位要高,这就造成这样的局面:百官都怕藩王,那别人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在朱允坟暗示削藩之前,即使有人知道了藩王们所做的不法之事,可又有谁不想活了,去给藩王“找刺”呢?而现在不同了,皇帝等于私下为大家撑腰,于是就出现纷纷出来检举和揭的局面,谁不想把自己身边的这个刺头去掉,自己好安心的当官呢?

    “允坟岂不知叔王们都是长辈,但是此消彼长,侄儿先没有皇祖父的威严,难以震接百官,然则各叔王府中良莠不齐,在败坏着皇家声誉,让百官有迹可循。

    着二王默然不语,朱允坟又加把火说道:“允坟其实也不想有损骨肉之宜,毕竟都是我们朱家血脉,但是安庆姑姑府中管事周保行事不端,地方官吏玄意捧杀。株连姑父欧阳伦身亡,姑姑守寡在家之事历历在目,使侄儿胆战心惊,不知如何是好

    这一手颠倒黑白,朱允坟现在用起来是炉火纯青了,不说是诸王不法,只是说王府之中良莠不齐,拿安庆公主的事情做例子,把这些行为全部都推给已经驾崩了的老朱,其实事情的真相如何,朱栩、朱林二人何尝心里不清楚明白,有的事情是不能挑明了说的,说出来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皇上如此说,何尝不是给大家相互一个台阶呢。

    不过听到皇上说到这个,份上,两人心里清楚自己是要有所表示了,就比如朱允坟可以自称侄儿和允坟之名,称呼他们二人为叔叔一样,皇帝敢这么称呼,他们却不敢应声或者附和,只是按照礼制称臣,还得显出十分恭顺的样子。

    朱栩先退了一步,然后语气低沉的说道:“皇上能有这份心思,已经是足够了,臣回去后,一宾以家人府令的身份告诫宗室约束弈中奉公守法,不再让陛下烦心

    朱橡则不然,他心里明白自己的一切都落入了皇帝眼中。而朱允坟为什么没有说的太明白,他也不清楚,反正要是换成是他,还不利用这些置人于死地,心里暗暗有些不屑皇帝优柔寡断的同时,也多了一份侥,幸。不过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于是开口道:

    “皇上,臣认为应该将《永鉴录》和《皇明祖》再次分诸王,严加告诫,再有违反,则严惩不贷,但是朝野的攀诬之风,恐怕也要

    朱栩的眉头一皱,马上意识到朱林想要说什么,心里也是讶然,四弟不像那种没有分寸的人啊,为何会说出这般没有分寸的话,开口截道:“朝野攀诬,那也要有些风闻言传,诸王不端,是无可辩驳的,大明乃是朱家大明,皇室乃是天下表率,还是要从宗室着手比较好些,至于攀诬之事,若是惩戒太过,恐怕会阻塞言路”

    “但是不惩戒,也会助长歪风!!!”。朱允坟接了这么一句,令两人又感到一阵的意外。于是齐声问道:“那皇上之意?”

    “联之意o”

    朱允烦用手掩嘴轻咳一声,改口道:“以允坟之见,就算是约束叔王府中,也难免会遭到心怀不轨之人攻击,侄儿压制这许多奏折,“惶恐之心已经生之,更何况今后再有事端,将如何处置,心中的确没有把握。”

    “更何况宗室自古以来都受到朝野诟病,皇祖父当初立法严苛,尚不能使朝野心服,鉴于如此,允坟觉得,家人府应该召集叔王们进京商议宗室诸藩法制完善事宜,请博学大儒、名士旁观,然后将结果昭告天下,使众人知晓,使其不能胡乱攀诬,如此以来,宗室可保永世无忧矣”。

    “召集诸王进京?。朱栩脸上变了颜色,朱林的心里骤然一紧,却是生出一股怒气,心道:“你以为诸王都是傻子吗?进京完善法制,还不如说坐等削藩呢?。子,慢慢来,谢谢!!回明最新章节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