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北方乱 (第2/3页)
齐伞
张玉乘胜连夜开赴永平府。到永平府城下,让燕山铁卫在夜鼓四时分悄悄登城。潜入城中的燕山铁卫打开城门,大军进了城,城中的中军才觉。永平卫指挥郑亨见大势已去也投降了燕军。
这样以来,再加上张信出面,在房山一带的屯卫弃械投诚后北平靠近河北的地区基本上都得到了控制。剩下的就是北平都指挥使余填退出北平后,控制了居庸关。
居庸关是北平的北部咽喉,走出入塞的必经之路,号称北门锁钥。山路险蝼,号称是“百人守之,万夫莫窥金忠遂命令丘福、千户徐祥等率兵前往攻打。余填且守且战,不见援兵到来,难以支持,便弃关北走怀来。
这时都督宋忠带领部伍向北平进,拟走居庸关入塞。途中听说居庸关失守,无法前进,便退保怀来。这时余填的部队也退到了怀来。
久经战场的张玉深知居庸关的重要。便派了千户吴玉鼻兵前往把守。
怀来离居庸关不过数十里,余填与宋忠的大部队汇合,仍走进取居庸关,直逼北平之势,对燕军是个严重的威胁。但已经成了相持毛局。宋忠、余填的兵多,而千户吴玉仗着地势险峻死守,倒是谁也奈何不了谁。这时,北平周围都是朝廷军队,虽然没有立刻进攻北平,比如说辽东都司的吴高,比如驻守率领大军在大宁、松亭关、会州等沿线布防的都督刘真、都指挥卜万,还比如说北方的其他仍旧没有进京的藩王,每个人各怀心思,在一旁观望着。也可以说是以守待进,正在等候朝廷旨令了。
于此同时,靳七卫指挥蒋玉宣布听从燕王世子的差遣。遵化落入北平掌握之后,一切都晏得那么的容易。怀柔、密云等地相继宣布归属燕地,连朱高炽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看到现在成了僵持之局,马上就开始部署道衍所设计的另外一个借口。他他需要有个大义之名了。
决定由朱能、道衍率精锐骑兵八千人,卷甲倍道而进,火奔乐亭县而去。道衍在走之前,用了一招十分粗陋浅显的计策,让北平基本上解除了来自于北方宁王的压力。
那就是率领大军在大宁、松亭关、会州等沿线布防的都督刘真、都督金事陈亨和都指挥卜万已经率领大军向遵化的守军施压,虽然只是守关不出,但是遵化卫指挥蒋玉已经感到了威胁,连忙向北平求援。
这是一个十分让人头痛的事情。一支强大的人马,虽然驻守不战,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他守关不动。以松亭关的地势险峻,也就没有机会攻下来。可如果在北平没有提防的情况下入关攻打遵化。又实在是难以防备。
但是以现在北平的兵力,根本不可能集中力量攻打松亭关,对方有近十万人马,一时也很难取胜。面对这样一块难啃的骨头,谁也没有
。
但这都是从表面上看到的结果,大宁的这支军队是在松亭关抚关待进。等候朝廷北伐之师,然后与之形成南北夹击燕军之势,看起来的确很是可怕。但道衍早有准备,上次陈亨的通州之行也正是为了这个心腹大患。
这支军队的主将一共有三名。都督刘真年事已高,算得上是年老力衰。既无斗志,也无谋略,率师前来,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都指挥使卜万,地位虽然比不上都督和都督金事,但是直接指挥军队。这个卜万与北平燕王没有什么关系,又年富力强,为朝廷效力心切。督师入关守关,对这场战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都督金事陈亨。都督金事是都督里的第三等级,都督是第一级武官。都督同知是第二级武官,都督合事是第三级武官,都属于武官里面的高级军职。这个陈亨当年曾经做过燕王手下燕山卫的指挥金事,算是燕王的旧部,与朱林的渊源极深。上次应邀请前来北平通州,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是肯定不是北平的敌人,至多也就是一个旁观者。
最好的办法,就是除掉那个最忠于朝廷的都指挥使卜万。于是道衍早就就想了一个计策。
他先写好了一封给卜万的书信。在这封书信里,故作与卜万素有交情的样子,用了不少称誉之辞。同时对陈亨也说了不少坏话。让人找来一名被俘的大宁士卒,好酒好肉招待一番,还给了不少赏赐。把信交给他,藏到衣服里,说让他带回去交给卜将军。同时又找来一名被俘的大宁士卒,什么也不给他,但是故意让他窥知了对前一名士卒招待赏赐的情况,然后就把两人都放了回去。
那个没有得到赏赐的士卒,心里愤愤不平,他心想什么好事都让你一个人赚到了,我也不能让你好过。回去后就向刘真、陈亨举报了这名士卒,把他抓来一搜,果然找到了那封书信小万百口莫辩,被加了个“通燕”的罪名,下到狱中,家也遭到籍没,就是被抄了家。可是真正“通燕”的陈亨。反倒是把握住了军队的大权,大宁军队从此驻军不进。有陈亨暗中相助,再无东北之忧了。
固守居庸关,又设计阻止了大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