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四章 通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四章 通牒 (第2/3页)

氏唆使家臣所为,请大明皇帝原谅不察之过,请请求和大明恢复通商之利等等。张信被单独接见。问及朱允愤单独交代其尖办的车信却是请罪不已,原来朱允恢让他见到足利义满之后,设法说服足利义满。由大明出兵,两面夹击的办法,彻底消除隐患,但是老奸巨猾的足利义满那里肯答应,只是推搪,最后张信只好铩羽而归。

    朱允坟本来也没有想到过成功,只是像一个可能性而已,其实出兵协助足利义满打仗,不过是一个借口,寻个机会控制日本的部分地区才是真的。既然足利义满不上当,那以后再说,反而更使朱允坟有了借口出兵日本。

    遂安抚了张信几句,调其往礼部为员外郎,协助筹备太祖高皇帝的三年之祭。

    大臣们等待皇帝对北平给予定性,但是等到四月十五仍然没有半点消息,而已经去世三年了的朱元樟,却迎来了他自从登基以来,到死也没有尝到过的大团圆。基本上直系子孙全部到齐,除了北平的朱高炽之外,皇子皇孙们都来到钟山皇陵祭拜太祖高皇帝。

    其中的隆重和奢华就不必多说,礼部为了宣扬这次大祭,使用了诸多手段,南京城内一片素白。京师至钟山的官道两旁都有被驱来的百姓做哀伤状,停止了全城的酒肆茶察和一切红白之事,只为了彰显此次的隆重。

    因为三年代表了一个里程碑,三年不该祖制,可谓之孝道,过了三年之后,就可以适当的施展自己的主张了。因为皇帝无论是纳妃还是一些事情,总是把孝道挂在嘴边当借口,而这次适逢诸王齐聚京师。而先皇过了三年大祭,要是不作出一些举动。群臣会大失所望的。

    再想起皇上对北平的容忍。难道是为了在先皇的三年大祭后爆,诸臣如此想。

    果其不然,稍后几日,准备召开宗室会议之前,朱允坟降旨。大意是这样的:鉴于北平之事,燕王世子不遵皇命,不吝百姓疾苦,在规定的时间内,一直狡辩于诸多原因不肯回京,皇上在无奈之下,废除燕藩,同时,赦免周、代、齐等诸王之罪,允许其参与宗室会议。

    也就是赦免诸王,独留朱高炽一人不赦。但原燕王朱林,功在国家,北平之事与其无涉。但即令废除燕藩,遂改封朱林为勇王,改封次子朱高煦为勇王世子。岁禄亦为万石不再削减。也没有提及封地之事,皇帝既然不说,那么也就没有人敢出声问及。

    未及多久,冬颁布诏书,夺朱栩晋王之位,册封晋王世子朱济禧为晋王,而改封朱栩为智王。岁禄依据勇王朱林惯例。

    不过这次的诸王齐聚京师。也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了,为此,朝廷上下出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控制,因为谁也猜不透皇上的真实用意,只想着最坏的打算。

    诸王的亲卫已经被控制在采石矾大营之中,不允许随意外出,就算是家在京师周边的,亦不允许回家省亲。进京藩王居住在各自的府邸之中,一应仆役、丫鬟皆是由家人府重新安置。安全方面则是抽取羽林军中将士充任。

    家人府特别出信息,未得圣旨或者家人令的批准,诸王不得私自相见,出府要实现报奏,得到批准后才能成行,比之前朱林、朱栩在京师中严格了很多,严禁京师中官员前去拜见诸王,就算是姻亲关系。在宗室会议没有召开完毕,也不允许走动。

    那个架势,诸王不走进京开会,而走进京做囚犯而来,中间引起了几个王爷的怨言,但随即被家人制止,现在既然进京,就不妨光棍一些,高姿态一些,一面落人口实。

    其实这也非朱允坟所愿。不过这件事情太大了,不得不让朝臣们心惊胆战,就连先皇在时,也不允许这么多藩王同时进京,何况现在的新皇,所谓的法不责众,但凡能就藩的王爷们,谁在藩地没有一点势力,现在把所有的藩王聚集在一起,控制起来倒是好控制,但是要是犯了众怒,使诸王齐心的话,就连皇上也要顾忌三分,所以他们加倍的小心起来。

    非但如此,齐泰还建议召集大明军事学院的学生暂时作为京师拱卫,被朱允坟拒绝了,第二批学员入学尚且时间太短,而且现在有少了傅友德、冯胜和耿炳文等人的压制,用的好了还行,要是万一有异动,倒是比一般兵卒更难控制。

    定**已经悉数拍前往保定、真定府沿线威逼北平,而时值现在,兵部倒是不敢乱调遣兵卒在京畿附近驻扎,奏报请示皇上,朱允坟也有些为难,遂命锦衣卫指挥使齐泰总领京畿防卫,调傅雍为为五城兵马司指挥,暂时将神策军并入五城兵马司,主要负责京畿之内的防务。在宗室会议召开期间,禁绝一切兵马调度,违反者以谋反论处。

    朱允坟不想示弱于诸王,也不能示弱于天下,而且现在大明基本没有什么外患,特别是在江南地区,连偻寇基本上都很少上岸,沿岸原来依据偻寇存在的海商们,正逢多事之秋,当然小命比赚钱更垂要。也基本少了很多的动作。

    就算是在北方,由于定**和方明谦的水师两面合围之下,说一句实话,只要山西、陕西等地的兵马没有异动,而在辽东加上傅友德和冯胜去到之后,基本上对北平完成了合围,现在就算是朱林回道北平之后,也无礼回天了。

    纵然这样,朱允坟仍然示意勇王朱林写了一份类似声明的文书。刊印出来运至保定附近,由耿炳文负责放,同时正式向北平出最后通牌,朝廷将在一个月后展开攻势,在此期间,但凡悔过者,可自去真定投诚,包括朱高炽在内,过一个月,也就是建文三年的六月,将会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诚,皆视为同谋者论处。

    同时,朱林给朱高炽出了在皇帝授意下的最后一份家书。

    先不说北平接到消息之后的慌乱,朝鲜使臣李舒无奈之下急返回国内。将大明的态度告知了国内,李芳远终于再也坐不住了。在和众院君议事时宣称:“本国东北地方,自公脸镇历孔州、吉州、端州、英州、雄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