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琉球 (第2/3页)
朱允坟正在葛口”宫那条绿树掩映的小溪边散步。他喜欢常来这儿走叭刘水流向西湖,这里林木的幽静和流水的鲜活,很适合他动中求静的需要。他改变了历史,但改变后的历史更需要他沉稳、冷静。
他常常来这里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一来到这里,他就不由不想到当初他初回大明,那个叫做无暇的和尚,给予他的帮助和信任。张定边给他的太多了,包括张士诚的藏宝,和早就从海上展的事业等等,虽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但都是当初朱允烦建立自信的底牌。还有小维,为什么他正思谋着给小维一个名分时,出现了这种情况。
朱允坟就这样想着,四周无人,连刘也被他赶到远处去了。面向着赤日高照、没有一丝云彩的碧空挺了挺身子。这表情是复杂难解的。
是小事一桩。还是大事降临?说不清楚。
在很多皇帝看来只是小事一桩,而在朱允坟内心里却是大事降临。虽然他一手导演了北平的靖难,但是他还是不愿意将精力全部操心在内耗上面,在他的潜意识中,琉球以及张定边的旧部应该和平的回归,但是这种回归好像不是张定边愿意看到的一样。— 全文字版 首发 —
张定边已经从日本回到琉球了,王弼的信使传来的奏折中说明,但是张定边却没有想来杭州的意思,而这次琉球祈请使也未说国师的动向,只是受国王之命前来。
朱允坟询问过杨杰,也询问过冯胜等老将,关于张定边的心思不难猜出,他不愿意回归大明,他的身份也不允许他回归大明,要降早就降了,何必要等到朱允坟当皇帝。而且从小维当初离开京师的举动可以看出,张定边也曾经想过就在琉球度过余生,只是被方明谦水军的介入而打断了行程。
锦衣卫在朝鲜有内线,监视着陈理和明升的举动,方明谦随时听锦衣卫的传讯拦截,也就是说,如果小维不回归,明升和陈理根本离不开朝鲜,就算是离开了,方明谦也会将他们带回大明。所以张定边只得让小维回杭州。
而只有这样,明升和陈理才能到达琉球。
但是也拉开了两方的隔阂,虽然张定边还是按照既定的方针去对待日本和朝鲜的事情。朝鲜和大内氏的结盟,日本足利幕府和大内氏重启的南北之战,都是他精心设计的,原指望琉球的祈请使一来,琉球内附,再利用张定边的威名去做好海盗和陈友谅旧部的招降,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以武力的征服,这样,就可早早让全国安定,早早开始展海洋事业。未来琉球州的建立,和未来朝鲜、日本的平定,意味着海上力量的加强,也意味着朱允坟控制力的加强,而张定边所造成影响的比率也微不足道,最好成为一个抬不上桌面的事情。那么他将重新安排海上展的事。
朱允烦的这一打算,也就决定了张定边淡然出局的结果,但张定边估计还是不放心将陈理等人交给大明,还放不下自己终于陈友谅的名誉,甚至想着有更多的筹码和大明交涉。
因为他们不得不担心没有利用价值之后,将得的冷遇是什么模样。洪武年间,郁郁不得志的人太多了,方明谦就是其中一个,无人过问,战战捷兢的度过余生。张定边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旧部的下场着想。
但是既然准备开海禁,朝廷自然是不能容忍在自己身侧还有强大的水上武装存在的。要么归顺,要么灭亡,这已经是朱允坟的心理底限了,日本和朝鲜在被灭亡之列,对于张定边的琉球力量,他想和平的收回。但他明白,要和平的收回,那就要给子足够的诚意。
所以他从大局着眼,同样是恩威并用,先亲自来杭州,向琉球出内附的信号,同时对在杭州操练的水军进行检阅,以给予张定边一定的压力,因为张定边虽然这几年展的比较顺利,但是却少不了在朱允坟暗示下,朝廷给予的援助。琉球的人口基数太少了,就算加上张定边的旧部,对于开琉球群岛也是十分困难,特别加上宝岛东番,也就是另一个时空的台湾,他们更是没有那个能力。
果然,朱允坟的杭州之行很快见出了成效。张定边回到了琉球,琉球派出了并请使,但是对于今后的动作,却没有做出太多的说明,在等什么?朱允烦能给他们什么?
在此期间,朱允坟陆续接到京师中传来的奏折,以及内厂通过特种手段来的消息,大明上下正在朝着一股好的势头上展,朱允坟本来没有寄望太深的临时内阁挥了很大作用,也可能是想证明文治的好处吧,基本上能把国事处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尽可能多的调动出官员们的潜力。
只是内厂的消息表明,朱允坟预想到的派系已经慢慢的出现了,用品级低的官员组成内阁,限制正一品的六部尚书行事,本来就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其中出现派系,三司六部处理日常事务,而需要报于内阁审批备案,内阁则需要请示皇帝进行御批,这本来是一个十分完美的事情,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竟然会出现派系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