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四章 巡边原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四章 巡边原因 (第2/3页)

煮。从,“迎春坊”“脂粉  ※杏花院。门前侧身而过,几位姑娘高声地喊他:“大爷,进来玩玩吧。”很亲切,很自然的有两个姐儿就走过来要挽住他的臂膀。

    向她们笑笑,点点头,轻轻地拔开勾住他的手臂,朝前面努努嘴,示意自己是有目标的,而目标正是巷子最深处的“素荷居”。

    看到这个情景,走上前的姑娘摇摇头,放下手来,显然这条街有这条街的规矩,客人有了相熟的地方,是不能乱抢生意的,露出一副遗憾的面孔,瞄了一眼那大汉隆起的腰间,媚笑着说:“大爷走好,有空也来我们脂粉楼玩玩。唉,何苦走那么远呢

    好像是听见那女人最后的挽留,那大汉摸摸后脑勺。憨笑着说:“以后呗

    月色灯影下的大汉显出温和、憨厚的一面,与他高大剿悍满脸胡须的外形很不协调,

    听完这话,姑娘们职业般的嘻嘻地笑起来,又去迎接新的客人。好像一点也不在意客人去素荷居一般,好像知道客人就算是去了哪里,也迟早会忍受不了转到他们脂粉楼,这种事儿已经出现了好几次,她们很乐意看到这种情况。^^百度搜,阅读本书最新章节  **

    因为谁都知道,素荷居的老板钱眼儿是个稻壳儿也要榨出油的婆娘,又尖钻又刻薄又吝啬。眼睛只管往钱看,三年前,钱眼儿从江南据说是花了三百贯宝钞买回一个姑娘,那时只有十六岁的姑娘,听说是京师一个大官犯了事,被教坊司卖出来的。

    精研琴棋书画,又长得出格的娟而透逸,钱眼儿给她起名叫素荷,就连她开的这个勾栏也易名素荷居了,不到两年工夫,素荷声名大噪,文人学士,纨绔子弟接踵而来,就连一些知府、将军、朝廷封疆大臣也慕名前来猎奇,素荷成一棵摇钱树。那白花花的银子从这棵摇钱树上哗啦啦撒落下来,乐得钱眼儿合不拢嘴。常常向人夸道:“我这女儿,倘若是在京师,尚书老爷也会看上她的。你没听说大宋朝有个名妓李师师么,一品宰相李邦彦,朝廷大臣风流才子周邦彦都是院里的常客,就连徽宗皇帝

    但摇钱树总归是摇钱树,那个价钱也真不是盖的,一般的人还只能看看就算了,脂粉楼的姑娘们看到这大汉衣着普通,就算腰里鼓囊囊的是钱袋,能有多少宝钞,只不过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望梅止渴而已。钱眼儿可是定下规矩,若想晚上在院子里听素荷弹唱、对奔、共餐,至少十贯宝钞。就算是只在屋里坐上半个时辰,得给二贯宝钞。

    江南春坊靠素荷居的路边摆着个小食挑,亮着油灯,老头儿敲打着两片竹板小锅儿热气腾腾,大汉这才想起,晚饭还没吃呢。坐到食挑前的狭长条凳上,要了两碗惧纯、两块烧饼。

    “唉!”边吃边不住的看向素荷居的大门,竟然深深地叹了口气,推开碗筷,用手背擦了擦胡须,付了钱,两条腿像灌了铅似得,往前走去。

    一带粉墙,两扇黑漆大门,四盏八角粉红纱灯在檐下轻轻摇曳,灯光柔和,门据上俯悬着一块黛色大理石镶嵌的洁白的三个大字“素荷居。”黑白分明,十分醒目。

    厅堂内灯烛辉缘,笙歌丝弦之声不绝于耳,钱眼儿和几个大茶壶正满面堆笑,与那些走进院子的客人们周旋,不断地传出尖叫声“见客啦!”几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姐儿从后堂侧身而出,出一阵阵纵情的德笑浪语声。

    站在院中老拔树的巨大阴影下,望着热闹的厅堂,犹豫了一下。同时从老枫树边走出来,甩开步子,跨进厅堂。钱眼儿见有客人进来,先瞄向的就是穿着,待看到一身平常打扮,顿时就没有了招呼的兴趣,朝身边的伙计使了一个眼色,伙计会意,迎了过去。

    还未说话,那大汉就将一张宝钞放在他手里,然后居然有些扭捏的说道:“我要见素荷姑娘!”。

    伙计还没有看清楚宝钞的面额,钱眼儿已经听到了大汉的话,嘴角不由一撇,却是走了过来,这年头,不露富的人多了。还是小心点比较好,不要怠慢了豪客。

    还没有等到跟前,就听见那个伙计从嘴角“嘻心。的出了一种声音,然后那伙计道:“客官,这数目不对啊!!”

    看到伙计在那里大惊小怪,还以为客人给了多大面额的宝钞。伸手拿过,注目一看,鼻子差点没有气歪,虽说现在宝钞随着需要,朝廷已经行了大额宝钞,但也最多十贯面额,相当于千元大钞,可是钱眼儿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大汉递过来的竟然是十文的宝钞,这点钱,恐怕在这素荷居连买一杯酒都不够。

    钱眼儿明显的有些气出不顺了,将那宝钞扔了回去,道:“我说这位大爷,这钱你留着吃碗辊悦吧

    依旧是憨厚的笑容,又将宝钞递给钱眼儿。呵呵笑着说:“老板,你再仔细看看这钱,可是素荷姑娘想要的啊。

    ”看到周围有目光注视,遂央求道:“俺只消一炷香时间,看看素荷,说上两句话就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