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七章 养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七章 养匪 (第2/3页)

   何妙顺解约有尺把长的黄杨木盒,上面玄着不显眼的暗花。木盒里装着两棵根须极长的高丽参,色泽金黄透亮,极为珍贵。丝绒盒里摆着一枚翠绿色的宝石,晶莹剔透,熠熠生辉,显然是从波斯过来的东西。

    从新皇登基的时候开始吧,朝廷严惩贪污受贿的法条渐渐松弛。前些年刑权而亡、录皮处死的贪官依稀在目,可是,这几年变了,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谁见钱不亲的呢?所以,一眸子腥风血雨之后,送礼收礼,行贿受贿之风,又在上至京城京官,下至省府州县衙门暗暗地刮将起来,只不过瞒着当今皇上而已。

    这两件准备送给西安都司的指挥使张震的礼物,原也是前些年抢劫商幕的一些存货。他们每次到西安,总要带点晋见之礼给这些达官贵人。

    审视着翠绿晶莹的宝石,伸手盖上丝绒盒子,望着窗外似血的夕阳。思考着如何应对接下来的事情。

    这本来就是一个惊天的秘密,谁也不会想到,现在所谓的河县叛军,竟然是听命于秦王之命,早在洪武二十八年之前,秦王朱楔就暗藏了这一只民间的私家武装,借助这只武装,朱楔达到了很多目的,就是这只在民间一些百姓眼中被称为义军的叛乱队伍,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以宗教的手段盅惑人心,抚守商道,聚敛了很多钱财。

    而且秦王可以借助剿匪的名誉,向朝廷索要大量的军需之物,更牢靠的把握住军权,但是不知道为了什么,还不到四旬的秦王朱楔在完成一次所谓成功的剿匪之后,竟然莫名其妙的暴毙,然后秦王之位由朱尚炳继承。

    这只河县的所谓义军,在耿炳文、郭英的联击之下,只得暂时进入了蛰伏阶段,因为在秦王暴毙的背后,他们现了朝廷的身影,一度怀疑已经暴露在锦衣卫的严查之下,所以连大气也不敢喘息一下,特别是朱尚炳接收这股办量之后,更是顺眉顺眼的做起了安稳王爷,坚决不启用这股力量。

    但是。皇帝的改变军制和削藩军权的举措,却打乱了他们的美梦。不知不觉之间,就在诸王在京师召开宗室会议期间,陕西、西北等各地的卫所的大部分中层军官纷纷被调至江南,取而代之的是从大明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员们,然后就顺利的成立了西北军镇,由都督平安就任总督之责,总督行辕则在兰州,正因为如此,对于河县的金网奴等人才暂时没有构成威胁,但是谁能说定今后的事情呢。

    现在无论是秦王府,还是陕西都司都是大权旁落,而河县叛军的内部,也由于这样的压迫渐渐出现了裂缝,特别是听闻徐辉祖巡边的消息后,更是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为了什么,金彪前一段前来西安探听消息,陕西都司不可置否,只是让他们耐心等待,但是河县的众人已经等待不下去了。

    因为最近三年来,没有了陕西都司的暗中资助和支持,河县一隅之地,怎么能顾得起军队的奢侈,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人心乱了就很容易会出现裂缝,那样万一事情败露,大家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关于在洪武年间缺少战事,诸王为了把握军权,或多或少的都有些养匪自重的举动,只有通过不停的剿匪,巡边,御敌,才能引起朝廷的注意,才能获得朝廷的援助,才能保持住军队的数量,之所以在北方边塞之地的诸王都能拥有重兵的守护,而在内地南方诸王却护卫稀少的原因就在于此,朱元障的子孙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早就看出了这一点,而且个个都付出了行动。

    金网奴、何妙顺等人现在河县的武装,正是秦王所养的,之所以何妙顺会亲自来西安,那就是他心里充满了不安,他们很明白,现在在秦王的眼里,就是鸡肋,或者是一个随时可以苏醒反噬的毒蛇,存在可能会带给秦王今后以希望,但是更可能会带给秦王一脉的灭顶之灾。

    悄妙顺很聪明,所以他心里不能平静。

    吃罢晚饭,何妙顺换了一身衣服,带着仆人,不乘车,不坐轿,顺着朱雀大街朝南走,越过钟楼,折转向西,走过一段青砖砌成的围墙,便是陕西都司张震大人的府第了。

    门楼不算高大,也不华丽,两个持枪肃立的门卫像是木桩一般分列左右。何妙顺上前通报姓名,出示由陕西都司开出的印信,门卫彬彬有礼地将他让进耳房,等候通报。

    约摸过了一玄钟,何妙顺才得到召见的通知。他赶忙整理了一下穿着,提着礼品,随来人踏进大院。

    走过两间房子,转入一个回廊。在回廊的尽头向右一拐,到了他非常熟悉的五角形的厅堂门前,这是专门用以接待客人的花厅。

    花厅前的小院内花木扶疏,方型、国型的石桌、石墩散落四处,一条用青石砌成的人工小溪环绕小院。他紧走两步,进入厅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