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为患 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为患 上 (第2/3页)

急件,不方便大人在外间拆再,,!

    “知道了”徐辉祖打断他的话,道:“你去回话,本官马上就去。”

    张震心里都明白了,他该走了,刚才的话说了一半,被魏国公这样吊着胃口,不上不下的,但是既然说京师急件,那就不是自己一个地方指挥使能知道的。但是他又深知过了这个村也就没有另外一个店了,涉及忠奸问题,那就只有正反两面,现在正值朝廷政策多变之时,不忠则奸,绝对不会有旁观者的角色,心里不由开始着急起来。

    想到自己刚才绕来绕去,话没明说,但是魏国公弦外之音却咄咄逼人。唉。聪明反被聪明误,说不定弄巧成拙。

    “张大人!”徐辉祖依然和蔼,很从容的说道:“看来,今日是不耳能和张大人开怀畅饮了,这样吧。你先回府上歇息,如有兴致,明日中午,下官在此略备菲酌,再和张夫人倾杯畅饮,不亦乐乎?张大人意下如何?”

    “下官遵命”张震连忙谦恭地回答,“明日一定聆听魏国公教诲。下官告辞了。”

    看着张震的身影消失在回廊之后,徐辉祖心里骂了一句道:“老狐狸!”便拂袖跟着布林往独秀馆深处走去。

    先不说京师中有何急务要找徐辉祖,就说张震回到家里一夜未曾安枕,钦差大人含而不露,不阴不阳的声貌时隐时现,那温和中夹带着寒意逼人的目光如悬刀在顶。这位钦差大人虽然看上去儒雅如常,谈笑自若,是一个士子的模样,但是张震却绝对不会忘记钦差大人后面的那个头衔:“魏国公”

    正是钦差大人的父亲中山王徐达从蒙元的手中光复了这个西安城,虽然已经几十年过去了,但是遗留下的老兵、旧部已经在陕西生根芽,开枝散叶很久,有多少老老少少见了钦差大人不私下喊一声“少将军”有多少人会以自己是魏国公的旧属而感到光荣。这一点,从钦差大人门前车水马龙的拜访看中就可以看出,钦差大人一点也没有避讳,好像绝对不怕有御史参奏其结党,魏国公到底凭借的是什么底气?

    自己虽然在陕西经营多年,也不敢保证有钦差大人亮出招牌后的威望,而此时陕西都司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风光,现在军权被归纳入西北军镇,他陕西都司只是一今后勤保障部门,说的不好听,只是一个粮草官而已,难道还有反抗的余地吗?

    钦差大人的话,其实是不容置辩地暗示他站稳立场。至于如何站,到底站在哪一方就不言而喻了,站错了,可能带来的后果却不提不说,张震左右逢源的如意方略,在钦差大人威严难犯的冷峻言辞中破灭了。他开始后悔这次试探钦差口风的举止,当徐辉祖敏锐的从话语中判断出自己的真正用意之后,他就没有回头路了,,!

    张震十分懊恼,他不能责怪徐辉祖的无情,再说了,他和魏国公府上也没有什么交情,张震是原来武定侯郭英的旧部。武定侯殉国之后,本来就在秦王和武定侯之间摇摆的他,就彻底的投向了秦王府。不过那时没有军镇,都司的权力也是极大,也是各方面拉拢的对象。可是,这回却是遇到进退维谷的麻烦了?

    张震枕肘苦笑,将小妾往床里面推了一把,以免妨碍自己思考。心想,若是知道朝中的支柱武定侯要殉国,初知道有军镇之说,知道藩王会失去军权,那该有多好。

    在这宗事上自己可以十分迅的站稳立场。可是,福兮祸所依  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卖的。

    近几年,从宣召藩王进京,到北平的靖难闹剧,诸如陕西的军政一度十分散漫,诸如陕西都司的权柄几乎过了布政司和按察司,那时他接受秦王临去京师之前的重托,在陕西可以说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同时,也知道了很多不应该知道的事情,也做了许多不应该做的勾当。

    诸如贪污受贿、诸如河县的叛军、诸如自己在陕西吃过的空饷”一旦举,岂不被祸遭殃,株连亲族”。想到这里,张震心中毛。慨叹宦海险恶,真不如辞官不做,致仕归田,或许可以给儿孙们留下一点念想直到三更之后,他才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觉。

    在睡梦中,想起了秦王朱尚炳的尴尬、河县那个何妙顺的隐隐威胁、魏国公话语中暗藏的意思,直到在清醒中入睡,在迷茫中醒来。

    第二日,胭脂般的朝霞倒射云天,光华耀目,显得无比壮丽。辰时过后,张震整好衣冠,正准备赴独秀馆的钦差行辕践约。

    而与此同时,何妙顺背着双手,正沿着青石铺成的横街匆忙地朝着西城疾走,他那干的眉宇间打着个深深的纠结,在鲜艳的火烧云的涂染下,更使人容易透过那紧蹙的眉结窥测到他心中的愁郁与愤懑。

    街上的行人很多,他概没在意,几个身穿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