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道教往事 (第2/3页)
后。长春真扒…一柬说:“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现在圣寿已高。应该7公公打猎。坠马,正是上天告诫陛下。而野猪不敢靠近,是上天在保护着陛下。”成吉思汗对此十分信服,告诉左右人说:“只要是神仙的劝告。以后都照做成吉思汗过桥时,桥一下子被雷劈断了。长春真人便说,这是上天在警告不孝顺父母的蒙古人。于是,成吉思汗就诏告国人。听从神仙的指示,要尽孝道。长春真人还多次劝导成吉思汗。治理天下之术以“敬天爱民”为本,应该体恤百姓疾苦,保护黎民生命。
长春真人最后完全得到成吉思汗的认可。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蒙古蛮夷对汉人的残酷杀戮。
嘉定十六年春,在成吉思汗身边呆了一个年头。由于思念故土,长春真人决定东归。成吉思汗赐给他许多金银财宝,却遭到谢绝。于是,成吉思汗下诏免除全真教徒的赋税,并命燕京行省将原金朝的御花园赏给全真教建造宫观。
由于成吉思汗的大力支持,引起了佛教的嫉妒不满,但是成吉思汗在位的时间,有了成吉思汗的支持,全真教的积极行动起来,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触动了不少当时的佛教或者是蒙古贵族的利益,这股力量在成吉思汗在位的时候还显示不出来,但是蒙哥即位以后,佛教已经深得蒙古权贵的尊宠,有了官方的支持。佛教徒放手反击。这时候。少林寺的一位长老裕公难,向官府举报道教伪造《老子化胡经》,蒙哥再次不由分说,将佛道两家的领袖人物一齐召到和林城,要他们当面对质,辩论是非。
在和林的万安宫,佛教向全真教徒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最要害的一项。就是指责全真教大肆宣扬的《老子化胡经》,指责该经杜撰了老子西出关,到了印度,最终成了释迦牟尼老师的故事,由此认为三教之中。道教最大。但是这种表现出来的中原地区的文化优越感,恰恰是蒙古人所忌讳的,“化胡。两个字让全真教的教领们百口莫辩,一败涂地。
宝估六年,当时的蒙古大汗蒙哥又委托忽必烈主持了一次僧道论辩。忽必烈再次出面。召集两教人士进行大辩论,两教各出精英共五百余人。汇聚到当时的王府开平城,儒家方面也出动领袖人物作为中间人,仲裁两家的胜负。一时内蒙古大草原上汇聚了大量的宗教学者。
但是此次大辩论,在忽必烈的可以维护下,全真教又一次大败。全真教至此遭遇重创,道教经典被焚毁,五百多处道观被勒令交给佛教徒进驻,参加这次辩论的十七名全真教领袖人物,被强行押往寺院。剃发为僧,分头监禁,并发布文告:“其落发道士,遍散诸寺,无一逃失,若去了者,与贼同罪像管贼一样“监督修行。”全真教从此一蹶不振。
全真教的落败,标志着道教的全面溃败。正一教虽然在南方受到的影响小了一些,但是也被佛教压的抬不起头来
一直到如今,大明建立,在太祖高皇帝一碗水端平的情况下,道教仍只是保持着不温不火的发展势头,论普及性,还不如被朱允烦压制过的佛教。
张宇初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竟然露出一种不安起来。他不敢对皇上有所隐瞒,因为正一教一直走的是高层路线,在官员和宫廷之中占有一定份量,但是这种基础远远不如信奉佛教之千万百姓来的雄厚,他的底气来自于皇家,所以对于皇家的看法保留着一丝畏惧之心。朱允坟知道,朱元璋不但不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甚至可能是无神论者。他对于宗教的基本态度,一直是把宗教看作是可供利用、强化皇权的工具,特别是大明立国之后,朱元稀对宗教的态度乃从利用转为利用中有所整治,并着重于“整治。”耍将宗教导入非政治领域,比如说禁绝明教的宗教信仰之行为,明教可是大明立国之初的根本啊。
总之来说,老朱在建立大明前,积极的利用宗教信仰与宗教力量来汇聚其武力、建立正统性。对抗当时的蒙元与其它义军;等到建立大明王朝。则反过来将宗教置于国家的控制之下,将宗教形塑成巩固现王朝、或最少不能对抗现王朝的工具。
这种做法无论是哪个,开国皇帝都会使用的手段,他们不敢让宗教保持统一,如果要是佛道二教开始和解,恐怕朱元璋第一个就会站出来将其中一个打压下去,甚至灭掉。
因为大明初始是依据宗教信仰而建立的。他害怕宗教的力量,所以对于宗教的态度没有之前的历朝各代皇帝旗帜鲜明。
不过张宇初讲解的道教历史,以及佛道两教之间的争端,使朱允坟打开眼界,在另一个,时空的时候,宗教由于科学的进步已经退居到一个次要的位置上了,所以他的感受并不深,甚至在另一个时空中,还是一个无神论者。以至于来到大明之后,丝毫没有重视宗教的事情,就算是压制佛教,也是一时兴起,出于对佛教占地和影响大明财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