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七章 南北战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七章 南北战事 (第2/3页)

弃嘉峪关,而直接进军西宁,那么也可以让大明措手不及。

    帖标  ”;沪场老将,是位具有战略眼米的统点从奏折中可以看出来,那么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

    所以整个建文九年岁末,都是围绕着这个议题,朝堂上展开了讨论。以参谋部提供的资料为依据,先兵部奏请调集江南各军镇部分军力北上,以缩小和帖木儿号称八十万大军的差距。

    但是,朱允妆却做出了一项出乎预料的决定,他命令辽东军镇搜索防御,退居长城以南凭据险关驻守,并言明,在明年三月之前,没有任何援兵北上,无论如何。都要将朱林那边的战事拖延至六月之后。再此期间,可以暂避,放弃关外的部分土地。

    这样也就是说,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之外的地区,为了战略的需要,在明年六月之前都要暂时放弃,那么不是对朱林开始退让吗?

    这个决定遭到了内阁的反对,他们虽然不好战,但是大明立国几十年,辛辛苦苦经营的辽东大部分地区,转手就要送给朱妹经营,何况命令一旦下达,由于时间紧迫,势必要放弃很多粮草插重。—  全文字版  首发  —

    那不是白白的便宜朱捷吗?要不是皇帝下的命令,换做任何人奏请如此做,内阁就非要定他个卖国之罪不行。但是陛下始终对于皇族子弟不下狠手。当年放走朱林。已经是败笔,要不是有征日战争的遮盖,恐怕内阁不会放过这个死谏的机会,现在帖木儿的进攻,皇上依然让步于朱橡,这不是典型的资敌吗?

    内阁诸人虽然不通军事,但是也知道,随着严寒的冬季来临。大部分由游牧人组成的朱林大军也肯定会随着寒冷而非战斗性减员,如果白送粮草,那么就让朱林保持了来年继续进攻的精力,那样是不行的。

    但是做皇帝的时间一久。养成了朱允坟的固执,加上他暗中的力量。也左右了朝中的局势,试问。经过这许多年的经营,那个官员不是他亲手提拔的,内阁无权干涉军事,皇事院更是无权政事、军事。

    那么剩下三院六部的官员,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朱允坟硬是把这个决定颁了下去。大明上下一片惊讶,但是只是在官场朝堂而已,民间以及商贾。早就被明年即将开幕的大明运动会所吸引。

    赌博还是合法化的大明,早早的各赌场就开出了盘口,接受民众的投注,在这些面前,远在千里之外的战事。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而且另外一件事情也转移了江南民众的视线,去年安南胡汉苍遣使来朝贺,朱允坟特命陈天平参与朝见,安南使臣见到陈天平后皆错愕,或者作出跪拜的举动,朱允妆确定了陈天平的身份,交与内阁商议,于是决定帮他复国。

    帮助陈天平复国之前,决定先礼后兵。命监察御史李椅、行人王枢费诏问罪于胡汉苍,命他自陈其事。时值建文九年初,安南使臣随李椅等人返回,表示愿意返还以往侵占各处。迎归故主陈天平、以君事之,对于胡汉苍甘心将王个让人,明知道是假的,朱允坟还是作出十分感动的举止,也对他做出了适当安排,特颁诏:“联当建尔上公,封以上郡,传之子孙,永世无穷”承诺胡氏父子“尽食所属州县”

    其实,对于胡汉苍的恭顺,内阁成员也有疑惑,认为“虑尔习于变诈,或未尽诚”但又以为当时应以“布思信怀远人为务”正好,胡汉苍又再上表章说:“臣亦当率国人逆于境上”这种虔诚的态度,最终打消了大家的疑虑。

    北方战事爆之后,朱允坟决定送陈天平回国,要他复国,为了安全起见。特命使臣聂聪陪同,同时命两广军镇总督韩观派遣师长黄中、副师长吕毅率领官兵五千人护送。并赐陈天平绮罗纱衣各二袭、钞一万贯、告诫他回国后要宽仁待下,悉心防患,又封胡汉苍为“顺化郡公”以示安抚。

    陈天平进入安南境内,到达丘温,胡汉苍派陪臣黄晦卿等人前来迎接,还以牛酒物劳护送的明军,黄中等见胡汉苍并未亲至,心存疑惑。黄晦卿托辞胡汉苍因病未能前来。

    心存警觉的黄中派骑兵四出侦察,也未现可疑之处,一路上都是迎接的安南百姓,这才放下心来。明军过隘留、鸡陵,进至芹站,周围山道险峻加上大雨泥泞,队伍已不成列。突然。雨雾之中,安南军队伏兵四起,鼓噪之声、震动山谷,似有千军万马,将明军团团包围,一名安南将领隔涧遥呼道:“远夷不敢抗大国,犯王师,缘天平实疏远小人,非陈氏亲属。而敢肆其巧伪,以惑圣听,劳师旅,死有余责,今幸而杀之,以谢天子。吾王即当上表待罪。天兵远临,小国贫乏,不足以久淹从者。”安南伏兵并不与明军交战,只是突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