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二章 方孝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二章 方孝孺 (第3/3页)

。太子朱文本的为人算是安正,但也继承了方孝孺的迂腐,对于大明如今的格局有些不满意。因为朱文本不能忍受父皇逐渐的分权计戈。                朱允坟正在构建的皇事院、内阁和司法部的三权分立,这一点对于方孝孺并不难看出来,这种分权,已经严重的打击了儒家在朝野之间的地位。特别是司法部的成立,儒家将要面对着法家的反击,这一点是方孝孺尤其不能忍受的。

    他们在进行着一些准备工作,其中获得太子的支持,在北方大力发展儒家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朱文本又请旨尊崇衍圣公,并御赐十字:希言公承彦宏闻贞尚衍,作为孔氏家族辈分用字。

    此时孔公鉴继任衍圣公的称号,并在方孝孺的建议下,迁衢州孔庙回曲卓。对于衍圣公家族南北宗进行合并。以保持儒家的正统性。

    原来,宋金时期,南北对峙,由于社会剧烈动荡,“衍圣公。出现了南宗与北宗。

    北宋末年,女真人起兵南下,徽、钦二帝被俘,赵构建立了南宋。孔子四十八代孙“衍圣公”孔端友于建炎二年离曲卓去扬州陪祀,迁居衢州今淅江衢州,这就是南宗。

    金兵入主中原后,建立了伪齐刘豫政权。刘豫为拉拢汉族士大夫阶级,在卑昌二年将孔端友之弟孔端超的二儿子孔播,封为“衍圣公主持孔庙祭祀。伪齐政权灭亡后,金熙宗天眷二年,仍封孔播为“衍圣公这就是北宗。

    南宋孔端友没有儿子,用他弟弟端操的四子孔阶为继承人,其后子孙孔捂、孔共远、孔万春、孔诛都享有南宋的“衍圣公”封号。北宗孔播是南宗孔阶的二哥,先后传子孙孔拯、孔元幼、孔元措、孔之固等。到孔淡时,因孔淡是孔元措的侄子的小妾所生,曾随母亲被正室赶走改嫁,长大后才被孔元措领会作继承人。因此。被其它孔氏族人攻击为不是孔子的后代,被免去“衍圣公。的封号。

    蒙古占领中原后,也需要孔子的思想笼络人心,另封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用为袭封“衍圣公”;其后又以孔元甩的儿子孔之全为“衍圣公这时,金、宋、蒙古各有一个“衍圣公喜古灭金后,取得了金代“衍圣公便仍以孔元措为袭封“衍圣公。”而改任孔之全为世袭曲阜县尹。

    元灭宋后,又取得了宋封的南宗“衍圣公。孔诛。忽必烈要封孔沫为“衍圣公。”孔沫让位于居住在曲阜的孔子的后代,不愿意受封于蒙元,忽必烈无奈,便改封他为国子监祭酒,免去“衍圣公”封号,暂时结束了北宗、南宗并列的局面。

    但是当年孔端友随宋高宗南下,不屈从异族的气节却保留在江南士子的心里,无形之中,还是在心里刻意的将孔子家族的南北宗分开。理由是北方长期被蒙元等异族盘踞,曲卓孔庙却没有起到应该的教化作用。而是选择了投靠异族。

    所以江南士子在心里还是将衢州的孔庙奉为正宗,同时,也造就了江南士林中的人才辈出,方孝孺认为,要赢得更多士子的拥护,那就要将文化中心重新搬回北方来,打造曲阜孔庙的威信。成为目前最重耍的事情。

    这样做,不但可以打击江南儒林的士气。而且趁势可以树立北方儒林的正宗,方孝孺考虑了很久时间,没有以自己出身于江南士林有丝毫顾忌。反而大胆的开始通过自己的学生还有太子想要达成这个事情。

    在他的心里,江南士子已经被商贾们腐化了,特别是最近十余年淅江永嘉、永康学派的抬头,更是让方孝孺对江南士林的失望,他要在曲阜打造新儒学,趁机统一儒家的思想,因为这样才能挽回士子们已经被腐化了的心。

    朱允坟何尝不知道方孝孺的想法,但是到底是和自己的儿子打擂台,还是给自己儿子一个锻炼的机会,他还没有想透,因为他不知道方孝孺的心思到底有多大。

    比:最近被新书资料搞的有点乱,请大家原谅。,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旧    州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