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一章 北平论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六十一章 北平论事 (第2/3页)

天下公示的对象,显示出朝廷对于辽东的看重,

    “老师

    朱文本在东首前铺着绣垫的椅子上网坐下,便探身欲说,见方孝孺似乎正在想事情,紧紧的皱皱眉头,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殿下,近日东宫早朝时的言奏中所说,殿下又放在心上了?。

    低头翻阅着自己的文稿,没有看太子,直接问道。朱文本欠身回答说:“老师也有听说吗?难道不应该放在心上?”

    “殿下克得他们说得有理么?。

    “二弟往陕西代天子巡狩,插手勇王军需之事,还屡次调动北平储备,北平布政使说商贾们所执的文书,皆是往北平附近官库汇兑,已经严重的干扰了辽东的战备和生产,孤王觉得很有道理。”

    方孝孺从文稿上将目光移向自己的儿子方中宪,食指用力捏平文稿上的折痕,问道:

    “还有吗?”

    方中宪本想想让太子说,自己避而不谈,见父亲威严地逼视着自己,鼓起勇气站起来说:

    “父亲,有很多事情是不能拿出来在桌面上说的,比如”这个”嗯

    “什么这个那个。的!”方孝孺火了,指着儿子大声道:“既然是不能在桌面上说的事情,你还担心做什么,这些还值得怂恿太子操心吗?。

    “孩儿知罪!”方中宪吓的离座躬身说。方孝孺推开书案上的茶杯,用力过猛,水泼了出来,方显迅速走过去移开一些文稿。方孝孺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对象,对太子他不敢假以颜色,但是对自己的儿子,还是可以呵斥的,就算是太子在一旁也无所谓,正好可以点醒太子。不要整日沉溺于不该担心的事情当中。

    朱文本很明白老师为什么发火,不过看着方中宪那狼狈的模样,心里颇为有些不忍,连忙挺身嗫嚅着想说什么,方孝孺站起向他一礼。道:“太子,老臣无状,请太子恕罪!”

    朱文本摆摆手,示意没有什么,网想说话,又被方孝孺打断,听老师说道:“殿下。记得臣给殿下说过,无过既是功。只要殿下坚守本分,自可无事,不必烦恼。”

    “但是谣言越传越烈,本宫觉得长此已久会对弟弟们不利,时间久了,也有伤兄弟和气,所以想提前预防,在没有酿成大祸之前将此事消融下去

    “殿下仁德,乃万民之福方孝孺点点头,继续说道:“不过太子要周全亲情,就更不能做出丝毫反应,否则无论结果如何,皇上都会不愉的。”

    “首先,皇上最是顾念亲情,自臣追随皇上以来,还未见有任何皇室受到责罚,最严重的当初秦王养匪自重,勇王父子双双造反,皇上最后都不了了之,秦王不过是改藩易地,而勇王则在西方征战天下,那还不是皇上的恩典

    “老师说的是,父皇仁德远非本宫所能比拟的。”朱文本附声说道。

    “殿下,无论殿下做出什么举动,无非有几个结果”

    “请老师明示。”

    “一是殿下将一些不能明说的事情奏报皇上,这个又有两种后果,第一是皇上调查后并无此事。就会觉得是殿下多疑。第二是皇上调查后确有此事,那么皇上又会觉得殿下不顾兄弟亲情,只为了储君之位

    连声称是,不敢打断老师的话语,听方孝孺继续说道:“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殿下不闻不问,那么皇上又会觉得点下赢弱,不足于托付江山社稷

    朱文本忙点点头,也就是这种想法困扰着他,让他左右为难。方孝孺继续说道:“臣还是那句老话,以不动应万变,太子就当从未有事情发生过一样,按部就班,就如同几年前那样处理北平之事即可,不可为此事困扰。”

    “但是据本宫亲卫所述,民间对于本宫无子嗣之说,在某些人的操纵下,愈演愈烈,诟病良多,正所谓三人成虎、众口标金,本宫担心父皇听得毒了,心意自然会有所改变。”

    “不孝有三无后为犬,”

    ”方孝孺这么说着,却用膘了一眼太子,看见朱文本的脸上登时红了一下,遂马上住嘴,劝道:“此乃殿下的心结所在,臣自当寻觅良医为殿下诊治,不过殿下却勿要将此事演变成心魔。”

    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下去:“殿下还年轻,皇上也是正值壮年,有些话臣不知当说不当说,”

    “老师有话说了便是不但是朱文本马上就打起精神,那边方中宪也注意起来。

    “虽然说殿下的时间还长着呢,肯定会有龙孙的诞下,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殿下无子嗣,不得已之下,只耍殿下奏请将二皇子之子过继,皇上肯定也会答应的。到那时,一切问题都不存在了。”

    朱文本脸色有些难堪,但方孝孺说的是实话,他对这个老师的信任也是无以复加,如果真的像是老师说的那样,真的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就算是过继弟弟的儿子为太孙,自己如果再有儿子的话,立储当然是自己的儿子了。谁也没有话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