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半山园 上 (第2/3页)
白有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序云。此墩即晋太傅谢安与右军王羲之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于时营园其上,故作是诗,所谓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云云,那个谢公墩却不是拗相公诗中所言谢安具居,我们今天登临的这个谢公墩才是王荆公当年的半山园旧居呢
黄磊轻抚白髯,眯着双眼,听了杨杰之言,不以为然,但是却笑而不语。杨杰见其矜持微笑,便问:“敬夫兄不以为然么?。
黄磊笑道:“杨兄此说,山人未曾听过,还请指教。”
杨杰并不客套,说:“城东原也有座半山寺,旧名康乐公,因谢玄曾受封康乐公之故,至其考谢灵运仍然袭封,今以坊及谢公墩观之,兼及王荆公诗中所述方位,显然指的是这里。而冶城北郊的那个谢公墩才真正是谢玄旧居,与此相距甚远,王荆公在诗中误把谢玄当作谢安了。”
“杨兄果然强闻博学,稽考入微”小黄磊赞道:“王介甫罢相隐居于此,虽然弄错了谢公墩的方位,却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那边王士弘也不甘寂寞,借口说道:“我到是喜欢介甫《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杨杰接口吟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想王大人一定是触景生情,介甫这首诗意恰似写出王大人时下心境。”
被杨杰这么一点拨,似是触动了王士弘的痛处。他缄默不语,遥望细雨中的翠绿岗峦,心中不是滋味。
王士弘,山西临乍可毅,洪武年间任中海知来建文十二年,日,累任工部主事、礼部侍郎,最后在建文二十年授工部尚书。在六部中的三个部门里面都呆过,也算得是上权重一时,由于皇帝的任期制度,在建文二十五年由工部尚书卸任,尚书乃是一品衔,所以不能再升迁,也可能是朱允坟不想杨杰一系过于坐大,所以也没有将其改调他处,就此卸任。
不过王士弘今年还不到五十岁,心里的那个憋屈是在是难受,后来含恨之下想要回山西老家,但是被杨杰留住,进了立法院做委员,但是现在依旧没有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每天按时上立法院公务,议论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至少在曾经的一品大员眼中算是小事。
以至于他整日忧郁,曾多次表示要告老还乡,但是被杨杰挽留,而此时又借助王安石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杨杰何尝不知呢?
而王士弘本人也知道他现在也就是发发牢骚,按皇帝御旨,立法院委员在任期间,除了生老病死、或者犯下严重错误之外,绝对不允许自行卸任,否则罪同欺君。朱允坟这样做,自然也有道理,他要树立立法院的威严,当然不允许立法院如同其他三司六部一样,可以自行离职,因为在立法院初建阶段,的确是十分沉闷,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