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零九章 镇江显端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零九章 镇江显端倪 (第2/3页)

,就说镇江雄姿,生气勃勃,秩序井然,乃各位大人辖制有方所致,可喜可贺。”

    这些官场的客套话,此时在镇江的官员耳朵里,好像是针扎的一样。

    见太子殿下的目光移过来,镇江知府陈光周连忙欠身说:“微臣惶恐,镇江若有起色,全赖皇上英明,烛照万方,官民将士无不感威威德,上下用命。太子殿下莅临镇江,竟然会出现这种事情,是臣下们的失职,待到事情结束,微臣自会上书请罪,辞职归田。”

    “知府大人言重了,”太子朱文奎拐了一口香茶。说:“本宫此行,代天子迎接靖海侯归来,以示隆重......,”

    突然挂起脸。严肃地说道:“但是此事必定会引起圣上震怒,汝等务必烙遵圣谕,善待学生,最近几天,最好不要和他们发起冲突,否则,如果发生什么事故,不管他是官是民。只要触犯此条,必定严惩不贷!”

    截住话头,迅疾地向众人扫了一眼,陈光周心里一格顿。想说的话立即就收了回去,只能怨自己倒霉,撞到了刀刃上,这次只恐是凶多吉少了。

    他猜谜似地注视着太子殿下,朦胧地看到了一线希望。太子殿下稍作停顿之后。语意温和地接着说道:“……本宫所到地方竟然出现这种事情,倒是本宫思虑步骤,惊动众位大人之处,特别是靖海侯。尚请多多包涵。”

    “不敢,不敢。”靖海侯齐泰连忙和儿子一起站起来,拱手说。“太子殿下,一切都是臣下引起,是臣下的过错,以臣下之见,不如依从这些学子,齐泰愿从陆路随这些学子进京请罪,还望太子殿下恩准。”

    朱文奎拱手还礼:“靖海侯言重了,此事已经至此,修要多言了,如果如他们所愿,那么朝廷的颜面何存,以此为例,下一步恐怕就要无法无天了。”

    镇江知府陈光周满脸堆笑,接着说道:“下官已命手下延请附近大儒过来劝说,向来就这两三日,学生们肯定会散去的。”

    朱文奎点头笑道:“知府大人精明干练,本宫素有所闻。”

    这班官员分别都被太子殿下朱文奎宣召过,心里都明白,这位太子殿下虽然辞锋严厉,充满肃杀之气,但总给人有色厉内连之感。人们很快便想到最近传来的三位皇子的明争暗斗,心里恍然,这件差事虽然不是太子殿下的错误,但是遇上了,总是要伤筋动骨的。

    齐泰听闻太子这么说,他只得坐下,心不在焉地听着各位大人的说话,这些官员开始都很谨慎拘谨,渐渐的话题开始沉重起来。

    镇江水军指挥使人高马大,从座位上霍地站起,声若洪钟地说:

    “太子殿下,我刘遂是个粗人,老家在合肥离京城不远,我老刘说话喜欢爽快,巷子里头扛木头,直来直去。遵照太子殿下的谕示,我已吩咐选派二百名精兵守护镇江码头,把大人的几十艘大船围了个铜墙铁壁,就连麻雀燕子也别想飞过去,而这些学生们的吃饭问题,我也安排解决了,至于起冲突,我已经严令下面不得发生,请太子殿下放心。”

    “将军请坐下叙话。”太子朱文奎抬手示意说:“刘将军真是肝胆相照,快人快语,难得难得。”

    听了镇江知府和这个赳赳武夫直露的陈述,朱文奎不愿在座官员都来谈及此事,赶忙把话锋一转,说:“此事我已经通传了朝廷,相信不日就会有圣旨降下指示行事方法,而学生们乃是国家根本,大家最近几天还是小心为是。”

    众位官员立即随声附和,齐泰父子二人对望一眼,心里充满了无奈和失望,他不知道太子的安排是真的无奈,还是怀有什么心思,但是现在他们父子二人势成骑虎,不上不下的,倒是真的很难受。

    没有想到会这样的难受。看着太子殿下虽然在哪里谈笑风生,但是齐泰知道朱文奎心里也不会愉快,而且,这次无论是什么原因,自己已经把这个太子殿下得罪到家了。

    他在海外这几年,大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家枯坐了一会,看见朱文奎明显露出意思疲倦,所有的人都很知趣的告退,连齐泰父子也回到了自己的住处,父子两人商量了很久,也得不出什么要领,饶是齐泰几十年的朝堂经验,齐天瑞那走遍天下的阅历,大家对这种陷入死局的事情,几乎无计可施。

    到了如今,父子二人就是相死,也不敢去真的自刎谢罪,虽然齐泰心里真的有这种想法,他也不敢去实施了,对不起天子不说,他们一死,肯定是把朝廷架在火上去烤,就连今天齐泰想走陆路随着学生们的意思,都得到了太子的断然拒绝了冷面相对。要是真的去死了,恐怕自己的全家都要遭殃了。

    但是不死呢?顺着事态的发展,两个人却成了朝廷和民间的一个对立面,而且这个对立面到底有多严重过。他们也不知道,也没有人会对他们说。

    入夜之后,四方驿内一片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