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1章 病原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41章 病原体 (第3/3页)

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不仅充分展示了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执政水平,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共谋发展的凝聚力,也促进了超越国界的、超越人道主义精神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还远未到宣称已经战胜非典的时候。有人甚至已经预见,从现在开始,人类将步入与非典长期共存的后SARS时期。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抢夺抗击非典市场蛋糕、抢占市场霸主地位的核心知识产权之战即将拉开序幕。山雨欲来兮风满楼!这次,我们再也不能只当“看客”!

    在“非典”觊觎下,一场与病魔赛跑的科研攻关如火如荼,医学成果不断出台。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抗SARS研究专利权的竞争日趋激烈。专家认为,随着国际社会抗炎局势转向主动,科研界的抗炎竞逐将转向专利之争。

    当SARS风暴席卷全球,医务工作者在抗击SARS一线谱写出一曲曲救死扶伤的壮丽诗篇时,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也紧急联手出击,在很短的时间内确定病原体,绘制出基因图谱,以寻找有效预防、治疗SARS的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他们更期望通过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据悉,美国、加拿大和中国香港的科学家竞相寻求申请抗SARS成果专利。一场关于SARS专利申请的竞赛正在升温。在SARS疫情重灾区的我国科学家在SARS抗体变化规律、检测方法、治疗防护等领域有诸多重大发现。

    缉拿SARS病原体只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并完成了对其基因组的测序。然而,在胜利的短暂喜悦之后,人们就发现现实变得严峻起来,因为事情看来并没有像事先所说的那么轻松:科学家共同协作,不计名利,不计诺贝尔奖巨大荣誉和利益将花落谁家的利害得失(当然只是一种推测)。相反,似乎一夜之间,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已经面临一个谁来摘取胜利果实的严峻现实,换句话说,如何分享查获SARS元凶以及之后可能涉及的多项成果,包括临床检测、药物开发、治疗方式、疫苗及其他附加产品?

    面对与日俱增的抗SARS成果专利申请的大好形势,发明者在申请专利时必须有智有谋,才能顺利获得专利权,充分享受到保护的权利。首先,应当注意专利申请的时机。发明人既要注意争分夺秒抢先机,又要注意技术的初步完善程度。也就是说,一方面,发明初步完成后要及时申请专利,避免被别人抢先申请而丧失新颖性;另一方面,还应当有足够的试验数据证明所述发明的效果,以满足专利审查所要求的实用性、创造性和充分公开的条件。

    否则,仅仅测定了病毒的DNA序列或者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某药品能够用于防治SARS,就急于提交专利申请文件,而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试验数据来证明其效果,就有可能由于不满足上述要求而得不到批准。而且,鉴于先申请专利制度的基本原则,这样的缺陷在申请日以后往往是不能补正的,其结果可能是白白地为别人提供了技术信息,却得不到任何回报。特别是个人申请的发明专利,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尤其应当加倍注意。即使在设法保留某些内容作为技术诀窍时,也必须保证满足申请文件充分公开的最低要求,否则就不要选择申请专利。

    其次,应该注意专利申请的新颖性。既不要重复申请已经公开报道过的“能够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技术,也不要在申请之前公开使用独立开发的新技术。我国专利法要求申请专利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必须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他人在中国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因此,发明初步完成并经检索确认后应当首先申请专利;如果抗SARS斗争急需使用该技术,则应当在有保密协议的范围内非公开地使用,不要泄露其技术内容,以免丧失该专利最后,应当注意合理概括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申请专利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因此作为专利审查和侵权判断依据的法律性文件——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应当对发明做出合理的概括,以避免别人变相侵权。同时,为了使所要求的较宽的保护范围得到说明书的支持,要注意在说明书中公开足够的技术情报,尤其是以足够数量的实施例和具体试验数据公开发明所能覆盖的范围和效果。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可能只能获得相对较窄的保护范围,在未来行使权力遇,到法律纠纷时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委托有经验的专利代理人办理专利申请手续。法律纠纷时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委托有经验的专利代理人办理专利申请手续。

    在专利的申请上,陈锋倒是不用太担心,因为中国在这方面之前已经吃过太多亏了,相信政府部门还是科研部门应该都会重视起来。

    找到了病原体之后,国内的非典形势渐渐变得乐观起来,到了三月中旬,全国各大省市连续三天都出现了零病例,这无疑预示着抗击非典的行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而就在中国这场无硝烟的战斗渐渐落下帷幕后,中东那边却是热闹了起来,爆发了伊拉克危机。美国在海湾屯兵20万,对伊拉克战争一触即发。在这种形式下,在国际社会中,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伊拉克危机的国家和美国、英国为代表的主张对伊拉克动武派,展开了激烈的外交斗争。外交大战在全球展开。在伊战即将爆发的危机关头,以何种手段解决伊拉克的斗争首先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德国总理施罗德重申应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在安理会展开。2月24日,美国、英国和西班牙向安理会提出关于伊拉克问题的新决议草案,核心是说伊拉克再次“实质性违反”了安理会1441号决议,将面临“严重后果”。

    对此,法国、俄罗斯和德国向安理会提交了关于继续并强化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备忘录,强调优先选择通过核查机制和平解除伊拉克的武装。

    日本《朝日新闻》认为, 围绕美英对伊动武的新议案,在安理会中出现“4比5比6”格局。所谓“4比5比6”格局是指分属强硬派、继续核查派和中间派的理事国数目。强硬派包括美国、英国、西班牙和保加利亚,继续核查派指法国、德国、中国、俄罗斯和叙利亚,而墨西哥、智利、喀麦隆、安哥拉、几内亚与巴基斯坦被称为“中间6国”。

    美国《泰晤士报》认为,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活动中,世界各国每一位领导人几乎都受到了冲突的影响。冲突主导着欧盟内部和马来西亚召开的有116个成员国的不结盟运动 首脑会议上的辩论。冲突也席卷了中东、非洲、亚洲和美洲各国首都的讨论。会晤正在安排之中,部长们被派往世界各地。电话铃声不断,而那些可以使用电子邮件的人们则收到信件,其中包括有说服力的论点、利益的诱惑以及古怪而含蓄的威胁。老式外交以往通过精心起草的信件、早已安排的会晤和耗时的拜访正式进行。如今的“肉搏战”则以不加修饰的方式展开。

    为了争取那些尚不同意对伊拉克动武的安理会成员,华盛顿和伦敦大力进行说服工作。墨西哥、安哥拉、几内亚、喀麦隆、巴基斯坦和智利成为注意的中心。提交安理会讨论的新决议草案的命运将取决于这几个非常任理事国的立场,它们成为安理会两大阵营积极做工作的对象。

    《今日美国报》网站说,美国靠恩惠和金钱建立战争联盟。在20多个表示采取措施支持美国的国家,有许多国家是为了安抚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或者是为了以它们的支持换取美国更多的援助。土耳其要求美国提供300亿美元或者更多的援助,东欧和中欧的其他国家希望美国能保证它们加入北约,波斯湾地区的小国则是为了确保美国履行向它们作出的安全保证。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认为,法国、德国、俄罗斯和中国的外交官在安理会展开斡旋,试图推迟或阻止美国匆忙对伊拉克开战的行为。他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战争的切实反感,各国还在考虑种种经济现实和国家利益。

    法国考虑的问题包括:国内选民坚决反对向伊拉克开战;领导人热切希望削弱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与伊拉克合作开发油田的合同利润丰厚;伊拉克拖欠着法国的巨额外债。此外,法国还热切希望重掌在欧洲的领导权。

    德国的国内问题和经济效益与法国相似。最近的民意测验显示,50%的德国人不赞成开战,71%的德国人反对为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中提供支持。伊拉克也拖欠着德国的巨额外债。德国公司希望能分食伊拉克经济的蛋糕。此外,德国总理施罗德去年以微弱优势连任之后,与布什的关系很不融洽。

    俄罗斯的态度源于它在伊拉克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以及俄罗斯想重新取得超级大国的地位。从经济角度看,伊拉克拖欠了俄罗斯至少60亿美元的外债,俄罗斯的卢克石油公司和其他几家较小的石油公司都与伊拉克签订了合同。

    在五个常任理事国当中,中国在中东不具有战略利益:中国只与伊拉克签订了一份开发一个油田的小合同。从目前来看,中国更担心朝鲜半岛出现的危机和本地区的其它复杂问题。(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