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0章 香港记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50章 香港记事 (第3/3页)

爱约会提供了一种别样的情景,即绯闻女孩(Gossip Girls美国热播的青春偶像剧)变成了乖乖女。在《暮色》里没有吸烟或者酗酒,贝拉和爱德华也仅止于亲吻而已。但是这本吸血鬼的杰出之处是她笔下的角色们对于情欲的节制。他们的紧张来源于长期的克制,有如圣经中超人级别的自制力。在《暮色》中有这样的一个场景,爱德华第一次倾身靠近贝拉裸露的颈项贪婪地嗅吸着她所散发的芳香。‘不能仅仅因为我戒酒,就意味着我无法鉴赏酒的芳香,’,他说道,‘你有一种花草般的香味,像熏衣草……或者小苍兰。’”

    “若是如此的话,这本书真的是太棒了。还有,你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就将稿子写出来,简直可以说是奇迹了。”蔡淑青略带兴奋的说道。

    陈锋心中暗自感觉有些惭愧,这《暮色》原来的作者可不是他,而是美国的斯蒂芬妮.梅尔根,她当时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

    梅尔在这之前没有太多写作经历,以前她最主要的且富有创意的宣泄方式也就是做做剪贴簿或者精心制作万圣节的服装,但是这个梦境如此鲜明生动,她决定把它完全地写下来。于是她坚持着写作,她写下了这个关于少女和吸血鬼之间由始至终的完整故事,这就是后来的《暮色》的第13章。这本适合年轻人阅读的长篇被命名为《暮色》,并且她将其情节延续,创作了两本续集,分别为《新月》和《月食》。这三本《暮光之城》系列丛书在美国共计已售出超过530万册,仅在过去的12个月内就达到了400万册的销量。它们合计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雄踞143周之久;当去年八月《月食》首印时,虽然它的发行要比《哈利.波特7》还要晚了2周半,却在上市的第一天安就将最后一部《哈利.波特》挤下榜首。她的第一本“非吸血鬼”《宿主》(The Host)下个月即将出版发行,根据《暮色》改编的一部电影今年十二月就将上映。 梅尔,年仅34岁就已在图书出版销售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她的成功远不止于此。读者们效仿她笔下人物的穿着,他们写下他们自己的关于书中人物的故事并把他们的故事贴在网络上。当她出现在一个书店时,3000人赶到现场去见她。此外,一个暮色主题的摇滚乐团业已成立。梅尔——就像她笔下的一个吸血鬼——变得有些稀有珍贵,并且不仅只是作为一个人而是作为一种文学奇迹出现。她是如何获得这样的成功的?

    梅尔的生活没有任何特别让人捕风捉影的地方。她在凤凰城长大,一个承包公司首席财务官的女儿,就读于杨伯翰大学(杨伯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ovo(简称BYU)是一所私立四年制大学,成立于1875年,隶属摩门教,是全美最大的教会大学。学校宗教化,学校内大约90%左右的学员都是宗教成员),在那里她与她的丈夫—— 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安(Christian)的会计师相识,但他习惯被称为潘秋(Pancho)。他们21岁时完婚,现在育有3个男孩。他们仍住在凤凰城近郊的一个名叫溶洞河(Cave Creek)的小镇,那里他们拥有一个被高耸的巨人柱仙人掌所守护着的宽敞而又现代的住宅。梅尔的外貌看上去显然并不是不死族,她聪明漂亮,风趣幽默,愉悦开朗,是一个严守教规的女性,不酗酒并且从未看过R级片(美国电影分五级,R级为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影片中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粗口),但她也并不完美——因为尽管摩门教原则上不允许吸食咖啡因,但她偶尔也会喝低卡路里樱桃口味百事可乐(cherry Diet Pepsi)。“低卡路里可以让你免于上瘾,”她坐在她起居室里的大沙发上解释道,“我们都有自由的意愿,这是上帝的极大馈赠,但是如果你把它系在一些像可卡因这样的东西上,那么我想你也就不再真正拥有任何一点自由了。”

    “我清晰记得我成为一个作家时的那一天,”她说,“就在那一天,这个感觉真酷!。”当她有过那个激发创作灵感的梦境之后,她像受到电击的女人一样,每天睡得很少,一只手把孩子抱在膝上,一只手打字(那时,她需要照顾3个5岁以下的孩子),甚至现在她仍在房子中央的一个开放式办公区域写作。她对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间不感兴趣。“我不能关起门来写作。即使当孩子们都熟睡时,我也要确保自己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听到他们在干什么。如果我处于一切事情的中心位置,我会感觉好得多,并且我就可以知道发生了什么。”

    .罗琳(. Rolings《哈利.波特》的作者,喻为哈利.波特之母)——罗琳创作《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是一个失业的单身母亲,当她的女儿睡着时才能写作——并且梅尔迅速指出了她的成功直接源于罗琳改变了图书出版业的运作方式:孩子们现在乐于去阅读500页的长篇故事,而且现在很多成年人也喜欢去读那些写给孩子们的作品。但是作为文学艺术家,她们两者大相迳庭。罗琳小心翼翼地把一点一点的细节逐一结合在一起,最终组装出她的作品;梅尔则文思泉涌,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当她可以用一整段去描述的时候,她决不会仅用一个句子去表达。她的书绝对属于大部头(500页以上),但是并不晦涩——它们有好似天鹅绒般柔软精致的品质,让人清晰回想起网络虚幻迷所爱好的那种风格(她本人也欣然认同:“我不认为我是一个作家;我觉得我是一个说故事的人,”梅尔说,“不一定所有的用词都正确、完美。”)。

    反之罗琳的作品无疑维持着英国人的严谨和保守,而梅尔的书里充满着狂风暴雨般的激情。贝拉从未停止过惊恐的喘息,或狂喜的眩晕,或濒临死亡,或晕倒,或从梦魇中尖叫醒来。她的心跳总是要么非常剧烈,要么是突然停止(贝拉在书中的表演并不让人觉得完全不切实际。当你写一本关于青春期的少年读物时,情节闹剧和写实主义是相同的东西。)。罗琳在错综复杂的情节上叠床架屋,但是梅尔的故事情节从未有转折,纠缠或分支。它们好象都有一组传动齿轮,而梅尔加大油门一路笔直向前,直到全书最后一页。她控制读者好奇心的方法是保持情节的紧张感并控制信息流,在这方面她绝对是才华卓越。她唤起了读者近乎强制性的阅读冲动,这不能不算也是一种“吸血鬼”。

    梅尔和罗琳有两个重要的共性。作家都想在现代世界里嵌入自己的幻想——梅尔的吸血鬼都是既相对孤立又和读者处于同一时代,一如罗琳的巫师们,而且人们并非只是想读梅尔的书;他们更想加入到书中人物之间,共同生活。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terson,现居佛罗里达州,被誉为美国惊悚推理天王,他的作品屡屡创下美国书市排行榜销售纪录。只要新作问世,即能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着名代表作:“亚历克斯.克劳斯”系列(Alex Cross)和“女子谋杀俱乐部”系列(The omen’s Murder Club)等)的书可能更畅销,但是没什么人想穿得像亚历克斯.克劳斯一样。没有任何文学术语可以界定《暮色》和《哈利.波特》(也包括《指环王》)这类的品质,但是你能清楚得体会到:当你阅读它们的时候,它们所构建的世界有独立的,不依赖外界事物的内在完整性,那让你感觉到就好像你能够在它们的世界里购置不动产一样。

    科班出身的作者有着深厚的英国语言文学功底,在她汪洋姿肆的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生离与死别、《傲慢与偏见》式的优雅与机锋、《呼啸山庄》式的纠结与冲突以极为平易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而隐藏在爱情面纱之下的那份挥之不去的悲剧色彩又一如古希腊戏剧般的古朴与苍凉,所有这些成就了“暮光之城”的传奇。

    “暮光之城”系列或许只是一个高中生爱情故事,但加上了超自然力量的背景,一切都变得荡气回肠。它将一直留存于我们的记忆中,宛若青春的美好。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价“暮光之城”系列:“充满着爱恨情仇的张力,但又优雅精致如简.奥斯汀,达到了浪漫的一种极致。”

    就像她笔下的男女主人公一样,梅尔超越人们的想象,成为一种另类的文学现象。在不少书评家的眼里,跌宕起伏、亦真亦幻的奇幻故事、细腻真挚的情感描写、悱恻动人的爱情主题等都是“暮光之城”系列吸引眼球的资本,即便是有关吸血鬼和狼人题材的部分,也主要宣扬的不是暴力和血腥,而是其崇尚优雅而洁净的道德准则,它们为恋爱约会提供了一种别样的情景,即绯闻女孩(Gossip Girls美国热播的青春偶像剧)变成了乖乖女。曾有记者问梅尔如何解释“暮光之城”系列的火速快销,她认为,这是因为每个女孩都能在女主人公伊莎贝拉.斯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她不是什么英雄,也不识那些名牌,不酷,就是一般人。而其它文学作品中女主人公往往非同一般。贝拉是个好女孩,就是我所想象的十几岁少女的模样。”她并认为“‘暮光之城’系列之所以被定位为青春,是因为十七八岁是人生一段非常让人注目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拥有人生中最坏的创伤,也会拥有人生中最愉快的记忆。那是一个迷人的年龄:足够像成人一样思考,足够作出影响一生的决定,并且也足够坠入爱河,但同时又年轻得不能独立思考事情和作出决定,这也给了我的非常大的空间。”(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