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第2/3页)
最性感的政治家”。爱德华兹在多处参议院委员会工作过,包括著名的情报和司法委员会。
早在2001年民主党预选会议上,爱德华兹就开始已开始了他非正式的总统竞选活动。2003年9月15日,在《乔恩-斯图尔特的每日秀》(讽刺性时事评论节目)中,爱德华兹非正式地宣布了他意欲争取2004民主党总统提名的想法。第二天早上,爱德华兹在他的家乡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宾斯正式确认参加提名,并同时表示参放弃竞选连任参议员。
从他成为美国参议员开始,爱德华兹几乎在一直为竞选总统寻求支持。2003年第一季度,他首次竞选活动筹集的资金就超过了700万美元,其中半数以上来自法律界,主要是爱德华兹的律师同行,他们的家庭及雇员。
爱德华兹的竞选活动通常被美国新闻媒体形容为为带有美国“人民党”的色彩。他的政治演说谈到“两个美国”概念,即一个由有钱人和特权阶级构成的美国,和一个是由每日不停劳作的普通人构成的美国。他很少对来自党内的竞争者伙伴进行否定性攻击,这点也颇为特别。
2004年参议院选举期间,爱德华兹宣布退出参议院,并支持前白宫办公厅主任厄斯金.鲍尔斯填补他在参议院的席位。
现在,他又加入竞选总统行列。爱德华兹独特的南方口音和善于与人打交道的特点,加上律师出身,常让人们拿他与克林顿相比。虽然相对其他政坛老将而言,他属于政治圈的新秀,但他在法律界的建树、他的口才和从贫穷到成功的奋斗经历吸引了无数支持者。这也使他在今年第一季度成为民主党竞选者中募款最多的人。
爱德华兹虽然已50岁了,但那张“娃娃脸”让他看起来很年轻。有人问他为什么急着参选,认为他再等4年会更老练、更有经验。他回答说:“我没有时间等待。我不想错过对我来说可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竞选。”他发誓要打败布什,他的口号是:“工人之子能够击败总统的儿子。”
按照原来的历史,陈锋当然知道民主党最终胜出的总统候选人是约翰.克里,但现在他普遍不被看好。
2004年的时候,在爱荷华州预选会议召开前数周,爱德华兹开始发起攻势,他的支持率及民意测验率开始稳定上涨。爱德华兹后期的宣传势头以及远离其它主要候选人的竞选策略,使他在爱荷华州的排名出人意料地达到第二位,仅次于约翰.克里,超过霍华德.迪安。一周后,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中,爱德华兹获得12%的支持率,基本上和韦斯利.克拉克同处于第三名的位置。
在爱荷华州预选会议及新罕布什尔州初选中胜出后,克里开始一路领先,很多民主党人开始考虑克里和爱德华兹竞选的可能性。不过,爱德华兹曾在2004年1月28日指出,他无意竞选副总统。然而,2004年6月6日,爱德华兹最终接受了与克里搭档的副总统提名。
2004年2月3日,爱德华兹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民主党初选中获得46%的民主党选票,克里只有30%,此时他竞选总统的热情高涨,志在拿下南卡罗来纳。同一天,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初选中,民意测验显示他领先于克里,但却以不足1300票的差距将该州输给了克拉克。
2月10日,在南部的弗吉尼亚州和田纳西州,他排名第二,在两个州中都刚好落后于领先者克里。爱德华兹曾寄希望于利用南部的胜利推动他的竞选活动,他发誓在三月份超级星期二结束之前,竭力将自己留在角逐提名的队伍中。2月17日,他在威斯康星州差一点击败克里,竞选势头进一步增强。霍华德.迪安在第二天宣布退出选战,爱德华兹成为唯一和克里争夺民主党提名的挑战者。
爱德华兹强调自己和克里之间政策差异很小。他特别强调自己对《北美贸易协议》的反对,而克里对此表示支持。他还利用自己的南方背景,表明他将能够在先前共和党占主要地位的南方战胜来自新英格兰地区的对手。
3月2日结束的超级星期二预选中,爱德华兹令人失望的名次为他的竞选活动划上句号,在10个州中,克里在8个州的投票中领先爱德华兹。爱德华兹在乔治亚州稍微落后于克里,但是由于没有能够赢得一个州,爱德华兹选择退出总统宝座的角逐。
当最后一个主要竞争对手撤出比赛后,很多政治学家推测,爱德华兹的总统竞选努力并非一场“严肃的”竞选活动,只不过是在试图提升他的形象,为获得民主党副总统的提名造势。另外如果布什获得连任,爱德华兹被视为2008年总统大选的有力竞争者,如果克里胜利的话,他将继任克里。
2004年7月6日,约翰.克里首先是给支持者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而后是在匹兹堡、宾夕法尼亚宣布,爱德华兹将是他的副总统竞选搭档。根据公众民意测验及对民主党领导人的采访报告,克里的这个决定受到民主党投票人的广泛支持。
艾薇儿显然也知道约翰.爱德华兹,听迈克尔贝这么说,便也说道:“爱德华兹长得很性感,充满魅力,总是把笑容挂在嘴边,很多女性都非常的喜欢他。”
亚当斯摇头道:“爱德华兹看起来不错,但我觉得他毕竟还是太年轻了一些。在我看来还是利伯曼获胜的机会更大些。”
陈锋却是知道这位看似前途非常光明的政治明星,几年后因为性丑闻而让美国公众大失所望,几乎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杰克逊这时候插言道:“你们说的伯里曼和爱德华兹我觉得获胜机会都不大,我倒是看好那个霍华德.迪安。他的直率性格让我非常的欣赏。他的擅长之处是募集政治活动经费和政治组织管理,我非常看好他。”
今年八月份的时候,美国最权威的两本时政杂志《时代》和《新闻周刊》不约而同地推出封面文章,对最有希望成为民主党下届总统候选人的霍华德.迪安大加报道;同一天,《华盛顿邮报》也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出长文,对迪安的政治前景进行深入分析。美国三家最具影响力的报刊在同一天报道一位尚未获得总统候选人资格的民主党人,这在美国的竞选史上还是第一次。人们不禁要问,迪安何许人也?美国媒体为何对他如此关注?
《今日美国报》称他为“初生牛犊”,《洛杉矶时报》称他为“反叛者”,而《纽约观察家》干脆用“暴躁”来形容他的性格,而他自称为“民主党的民主之翼”。他就是被美国媒体广泛看好的竞选总统的最佳人选。
单从人生经历来说,迪安和布什有着太多相似之处。迪安现年54岁,其祖先是英国新教徒。他和布什一样,他也在60年代毕业于耶鲁大学;二人都巧妙地逃过了到越南战场服兵役;他们都是在最喜欢聚会的年龄突然戒酒;都是先从商,再从政。只不过迪安只是跟着父亲在华尔街干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发觉自己不喜欢父亲的职业,才决定到医学院学医的。所以,现在更多的人喜欢称他为迪安医生。
迪安是家里的长子,他的父亲一直在华尔街闯荡,后来成为一家公司的总经理。童年时代,他和三个弟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室外度过的,上学后,兄弟四人开始来往于东哈姆普顿的大宅子、纽约市的伯朗宁学校和派克大道的公寓。当他的父亲觉得男孩子应该更多地参加户外活动时,于是将他们送往圣乔治的一所寄宿学校。
老迪安患有白喉,不够参军条件,所以他没有参加“二战”。但他并不想呆在国内,于是在非洲的泛美航空公司找了份工作。1943年,他加入中国航空公司,当时,这家公司为在亚洲作战的中国和美国军队提供至关重要的运输服务,老迪安不会开飞机,但他是最优秀的管理人员。
三十年后,老迪安的二子查尔斯也到亚洲冒险。1974年,查尔斯与朋友到亚洲旅游。结果被老挝游击队打死。这件事对迪安全家是一个致命打击,迪安因此患上心理疾病,多年后仍无法摆脱弟弟被打死的阴影。直到今天,他仍使用弟弟留下来的一条腰带。
后来,迪安进入著名的耶鲁大学,室友是两位非洲裔。他事后表示:“在此之前,我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但从来没有与黑人一起生活过,与他们住在一起,感觉太好了。”虽然他很少参加反战游行,但迪安承认,是他反对越南战争的。所以,当哈米尔顿堡的美国军营因为他的背部有点毛病,无法长途行军,决定推迟征召他入伍,他真的太幸运了。
1971年,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去法学院进修,而是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年。此时,他面前有三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条是教书,一条是当医生,另一条就是跟着父亲闯荡华尔街。
最后他成了一名股票经纪人。可是,他并没有将全部心思放在华尔街,一有空闲时间,就背着家人去参加医学课程。被父亲发现后,迪安很紧张,因为在他眼里,父亲是个很严厉的人,而且认为抛弃金融去学医,简直是疯了。出乎迪安意外的是,父亲并没有责备他。
从这个时候起,迪安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他选择了爱因斯坦医药学院。正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