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九二章 釜底抽薪 (第3/3页)
、威慑群伦,这是水师应该担负之责任。至于如此会否导致关中缺粮,那是中书令你的职责范围,能解决最好,若是不能解决那就请辞下台,换一个能解决的上来担任中书令,为陛下分忧解难,而不是因为你的无能将如此之多的重臣召集过来帮你承担职责,却将更多的国家政务放在一旁不能理会。”
刘洎气得火冒三丈:“苏定方扬言要覆灭林邑国、杀死诸葛地,势必引发林邑之动荡影响收购稻米,我劝之不听、警告无效,如之奈何?这些骄兵悍将皆由你授意,却来为难于我,是何道理?”
房俊点点头,淡然道:“那我就让苏定方带领大军撤回大唐……不过由此所导致的大唐天威受损,甚至其余番邦、土著纷纷效仿,则是中书令的责任。”
“简直无耻!”
刘洎满脸涨红,怒不可遏。
他看向李承乾,求助道:“打与不打,微臣都难逃责任、背负罪责,可这件事微臣何曾有过一丝半点的关系?太尉胡搅蛮缠、栽赃陷害,望陛下明察!”
所表现出来的怒气其实更多是给李承乾看的,与房俊几次三番的争辩、斗争落于下风,他如今的心态早已放平,并不会轻易被激怒。
但虽然房俊不讲道理,可有一句话说得没错,无论造成何等局势,他这个中书令都要拿出解决办法,否则便是无能。
只希望陛下能将这份从天而降的黑锅揭开……
李承乾也觉得刘洎有点冤,人在长安坐、锅从天上来,想躲都躲不掉。
想了想,道:“太尉以为,若依旧采取以往那种分化、孤立、促使其内斗之政策,使得林邑国爆发内战来解决此次风波,是否可行?”
房俊摇头,道:“促使林邑爆发内战容易,无外乎扶持当地势力给予援助、许诺其代替诸葛地的地位而已,并不难。但问题还是那个,一旦林邑爆发战争,乱兵四处作乱,还是会影响稻米之收购。大唐驻扎于岘港的军队再多,也不可能到处去剿灭那些本土当地的武装势力,即便十万大军也不行。”
林邑国地形复杂,平原不多且基本存在于红河三角洲的宋平县一带,其余地区山岭纵横、河流交错,极其不利于大军行动,一旦林邑国爆发内乱,各地武装势力就地遁入山林,想要剿灭难如登天。
届时整个林邑国陷入混乱,对大唐的利益损害极大。
李承乾沉吟不语。
昏昏欲睡的李孝恭挪动一下身体,强自打起精神,谏言道:“林邑国危机的解决之法,还是应当兵贵神速,着令苏定方集结大军、一鼓作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林邑国都、剿灭诸葛地势力,彻底剪除后患。”
甚少在御前表达意见的李勣也道:“林邑国之稳定,对帝国至关重要。微臣建议,可由陛下属意封建于林邑之亲王赶赴其地,以统帅之名义率领水师剿灭不臣、震慑其民,则日后封建于彼处可收货巨大声望,快速使林邑安稳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