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9章 敌袭敌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79章 敌袭敌袭 (第2/3页)

地里拖曳方便,卸去了沉重的铁轮子,安装上自制的三角架,并为机枪配上了一辆小型爬犁作为装载用具。

    16人小组中的其中8人是为了这挺机枪配备的,一个机枪手一个副射手两个弹药手,另四个则为“力工”,在不能行雪橇的地方专门背负拆卸状态下的机枪,或者在平时背负弹药。

    小组中除这8人的机枪组外,还有一名狙击枪手,一名冲锋枪手,两名半自动步枪手,两名60迫击炮手,一名小组指挥官,一名通信员。

    小组除配备装载机枪的小型爬犁外,另配备一架稍大型爬犁,装载弹药、食品与滑雪用具。

    这样一支小部队,按其所携带的食品计算,可在山中维持十天。

    之所以派出重机枪组,是因为马迁安现在还不想与敌人作大规模交战,而能够有效骚扰敌人自己又能减小损失的方法就是这种远程火力。

    这种马克西姆重机枪是俄式马克沁,马克沁的凶名在外,在一战时曾一天之内打死英军6万人。

    在1千米左右的有效射程上,敌人的绝大部分枪械都将失去作用,能与马克西姆对抗的只有寥寥无几的九二重机和有数的重型迫击炮,而这种“重”武器在伪满军中少得可怜。

    时间进入了11月中旬,茫茫兴安岭早已被厚厚的白雪遮盖,气温降到了零下20多度。

    山岭山谷披上了洁白的素装,各种树木也缀满了厚重的雪层。

    站在山顶望去,只见天连着山,山连着天,白雪茫茫,无边无际,整片山岭都变成玉琢银雕的世界。

    以7中队指导员陈士增为组长的一个小组出发两天后首先遇敌。

    看见敌人出现在300多米外的视野中后,陈士增没有下令准备战斗,而是急速的命令自己这组人向后撤。

    “!向后退!没我命令不准开枪!”机枪手老黄伸出舌头舔着下嘴唇,满怀惋惜之情,看着200多伪满军在雪地里顺着山谷蹒跚而来,多好的靶子不让打,太可惜了!但命令就是命令,无奈之下众人转身后撤。

    撤退途中,一个不甘寂寞的战士终于忍不住嘟囔了一句,被耳尖的陈士增听到,陈士增转脸对大家耐心的解释道:“小伙子们不要急,我这是执行马司令的意图,司令说了要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我们人少就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先拉开距离。”

    见战士们还是似懂非懂的样子,陈士增不得不甩下一句话,“我是指挥员,到时候有你们打的。”

    向后退了两个小时,黄昏降临。

    陈士增这才停住了脚步,派出人手打探跟在后面的这支伪满军动向。

    又过了大约一小时,战士回报:敌军在一条小山谷升起篝火宿营。

    听到这个好消息,陈士增绷了数个小时的脸孔忽然露出了笑容,对着正啃干粮的战士快活的喊了起来:“3分钟吃完,跟我走。”

    跟在陈士增小组后面的是伪满第3营的200多伪军,他们并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