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营救行动(1) (第2/3页)
国”,考察曰本人对美国战俘的“仁慈与人道”。
鉴于在国际上日军的形象不佳,曰本的“有识之士”一直想找个机会来反驳国际社会的“对曰本歧视与不公”,加上此次在中途岛战胜美国人之后要进行和谈,就更应该树立自己是“热爱和平”的形象,况且善待战俘这也有利于避免激起美国人更大的愤怒,有助于和谈的谈判结果。
曰本被迫挑起太平洋战争,作为最高层的正治人物是知道与美国的长期战争对自己不利,也一直期望着几场大胜之后能够震慑住美国人,迫使他们签署停战协议。至现在他们认为应该对美国人发出善意的表示了,在大本营授意下,梅津美治郎邀请国际红十字会来此视察美国战俘的“舒适程度”。
说起红十字协会,世界各国政要都不陌生,但各国政要对待它的态度则有天壤之别,曰本人认为红十字协会就是一个恬噪的家伙,有事无事它都要插上一杠子,四处批评曰本军队的残暴与不人道,在平时曰本人对待红十字的是弃之如敝履,但是现在要用一下,不得已捏着鼻子捡起了这只“敝履”。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863年2月9日创立于日内瓦,曾经在日内瓦公约及多次国际红十字大会中正式发表声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一个独立、中立的组织,其使命是为战争和武装暴力的受害者提供人道保护和援助。
这个时段生活在哈尔滨的英美侨民正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日美战争爆发后,美国人采取了拘禁日裔美籍公民的做法并驱逐曰本侨民,曰本人不甘示弱亦采取了同样的手段,在42年6月开始,进行了大规模驱赶遣送英美侨民“滚出满洲国”行动。
为了监督本国侨民不受到“非人的对待”,在美国政府暗示下,国际红十字会几次三番要求到哈尔滨提供“人道主义视察”。
红十字会要求观察遣送侨民行动这件事与曰本人欲“展示曰本人对战俘人道”项目有着时间上的重合,梅津美治郎决定给红十字会一个面子,“勉为其难”的同意了红十字会来哈尔滨的要求,并暗示他们可以“顺便”观看战俘的“幸福生活”。
既然真的要“礼送”英美侨民出境,梅津美治郎也不肯浪费这个可以给自己加分的机会,他下达了一个通知,煞有介事的邀请各个外侨团体派出代表随红十字会一同“视察”。
罗曼诺夫作为道里区俄侨代表,“十分荣幸的”接到了曰本军方的邀请,跟随红十字会各处走走,为期两天。
机会难得。尤其听说日程安排里还有参观战俘营的“节目”,罗曼诺夫眼前更是一亮,正愁找不到机会接近那些战俘,正愁无法传达抗联要解救美军战俘的信息,曰本人就将机会送来了,怎不让人喜出望外?
第一天的日子有些百无聊赖,在曰本人陪同下,红十字会小组一行十人加上数十位侨民代表在海关、机场、火车站穿梭往来,“印证”曰本人欢送英美侨民“欢欣及恋恋不舍”的离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