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刘基原来是公孙瓒老丈人 (第3/3页)
汗哪。啧啧,就抓了个摸着天,那董掌柜也能算做头目?生擒五个贼子,其他的死了的加起来也没有二十个,居然就敢说斩首数百,击溃数千?官兵死了三四个。这里就变成死了百余人?啧啧,这虚报军功也不是这么搞的啊,一场小小的剿匪,硬是被他弄成了一场攻防战。这刘基,手也太黑了吧?而且上面还写,太守刘基临危不乱指挥有度掌控全局,而后陈县令亲临前线,郡尉与县尉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身受重伤云云。真的是太无耻了点吧。还好,末尾还提了下刘备与卢毓名字,言二人虽然年弱,却勇武过人,与太守等一起杀敌,手刃数人。这点刘备还是挺开心的。
刘基看着刘备与卢毓不解的眼神,便笑道:“如何,大惑不解了罢?老夫与尔二人分解。”当下便又一一解释奏折为何这样写。
一郡主官,郡守与县令,郡尉与县尉肯定都是要提及的。人如此之多,功劳不夸大点,怎么好分?且当今天子好功,报喜不报忧,便写得动听点,至于官兵与军械损耗,也无人来查,抚恤金与军资补充下来,便又是一笔钱财。至于战功,嘿嘿,眼下朝廷混乱,谁会亲自来涿县核实?到时把大牢死囚斩首数百,割了摸着天等一干要犯舌头,要对证,便只有去寻那燕山贼了。燕山贼远在草原,飘忽不定,又有谁敢去寻他等晦气?
刘备与卢毓听完,只觉幼小的心灵又被洗涤一番。各自感叹,这官场,也不是那么容易好混的啊!只不过,对于刘基在奏折上提及自己名字,又是感激不已,虽然皇帝不一定能看到这份奏折,但最起码,在朝廷一干大臣心中,却是有了对自己的印象,这可是好事。
刘备当下便与卢毓郑重谢过刘基,刘太守哈哈大笑,言与卢植为友,替他门下及亲人照顾一番理所应当。更何况刘备与卢毓之事基本属实。刘备等却也不傻,虽然是事实,但如果他想隐瞒不报,你却也毫无办法,因为奏折内容人家不给你看你根本就看不到。
众人便又话及官场,热烈讨论一番,刘基以其数十年官场经验,一一指点二人。一时气氛融洽无比。
最后,在太守府用过午膳,刘备与卢毓方才告辞,自归其府不提。
--------------------------------------------------------------
请求推荐,谢谢大家,青牛道人拜谢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