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张飞隆重出场(三) (第2/3页)
以兄弟手足之情,真心真意付出之下,只要是个人,他便会感动罢?更何况古人天性纯朴无后世人性狡诈多端善变。再就是利益,张飞将来肯定也有抱负,有自己的理想。那自己便给他一个发挥的舞台,给他名望,给他功业,给他想要的东西。双管齐下,还怕他不效死?
后世足够的经验告诉刘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唯有利益至上论,才能团结自己周围的人,让他们为自己所用。唯有自己给予跟随自己的人利益,给予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才会一直跟随自己。而当自己无法给予他们利益时,他们便会离开。无数历史典例便证明了这一点。这是从古至今都奉为圭阜的。不说别的,便说那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温侯吕布,被人骂为三姓家奴,背主之贼,为何?还不是因为利益。丁原提拔他于草莽,任他为军中主簿,他便跟随丁原;董卓封他为温侯,收为义子,赏赐下无数钱财珠宝,名位爵禄比丁原高,他便跟随董卓;王允知道吕布好色,便投其好所,与他天下绝色貂婵,那是董卓所没有的,他便杀了董卓,跟随王允。在刘备看来,吕布没错,他只想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已。只是他太直裸裸了点,你背叛就背叛罢了,还要把原来主人给杀了你才甘心,这太不符合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所以才会被千夫所指,其实,许多人背里内,做的还是如吕布一样的勾当,只是他们做得隐秘不被人所知,或者手段正当些不如吕布般偏激罢了。那诸葛亮,不投曹操不投东吴,最后投奔了势力最弱的刘备,难道刘备比曹操孙权都厉害吗?不是的,相反,刘备基础最弱,而蜀汉政权也是最先灭亡的一个。诸葛亮投奔刘备,只因诸葛亮看到了利益。当时曹操孙权麾下人材济济,谋士如云武将似雨,多他诸葛亮一个不多,少他诸葛亮一个不少。何时才能出头?何时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刘备,当时具有争夺天下的潜力,却势单力弱,自己的地盘都没有,还是借驻在刘表家的新野县,身边虽然有关张赵三位绝世名将,谋士却是少得可怜。诸葛亮一过去,露了二手,果然便深得刘备赞许,身居高位,如鱼得水,以后更是执掌蜀汉政事数十年。这是他去曹操与孙权处不能获得的,或者说短时间内不能获得的。其余种种,便不一一多说了。至于忠义,刘备相信人性本善。中国传统数千年的忠孝道德思想还是很不错的。历史上忠臣义士屡出不绝。这些人,刘备自身很佩服,也很希望自己麾下的人都是对自己死忠的。只是刘备既然谋图大业,便不得不谨慎地多重考虑,不得不如履薄冰。刘备决定以后自己势力范围内,一方面要严抓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竖立忠诚信义等理念。另一方面则尽量用利益均沾绑把自己想要的人材都绑到自己的战车上。这样,他才安心。
周禹见得刘备沉思,以为他考虑斗酒的事。谁知刘备些许功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