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公孙瓒(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章 公孙瓒(上) (第1/3页)

PS:堕络ヴ尪→南书友又是打赏,又是催更。青牛道人感激得无以言表,不多话,埋头更新吧!

    第二日一早,刘备早早起来,用过早膳后便被卢毓带到卢植书房。其时卢植已在房内端坐。刘备三人向卢植行过礼后立在一旁。卢植沉声道:“老夫不喜繁文缛节,是以一切从简。刘备,刘德然,汝二人先拜我儒家先师宣尼公,再拜老夫,便是老夫门下了。”说完,便站起身来,侧立于左,露出身后孔子画像。孔子自从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地位不断提高,历代不断对孔子加封追谥,到西汉末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是以卢植方才言宣尼公。至于“文宣”的谥号,则是唐玄宗李隆基所追谥,到了北宋真宗,又追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历朝追封之下,到得清朝顺治皇帝,便来个集历朝之大成,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只可惜,先师后裔,孔子嫡脉,一样被剃发易服,中华衣冠不存。可悲可叹!

    刘德然在前,刘备在后,二人恭恭敬敬对孔子像行跪拜之礼。刘备心道:夫子,拜拜你我刘备心甘情愿。只是,你后代传人多有不肖,把好端端的儒学篡改得面目全非,您在九泉下只怕也死不瞑目吧?刘备自来汉朝后,便发现这汉朝的儒家弟子,思想开明,允文允武,骑马射箭,样样精通。不像后世那般文弱不堪,很多学子皆手无缚鸡之力。也不像后世那般思想迂腐顽固,这种现象,只有汉唐才有,汉唐以后,儒家子弟逐渐只能文,能武的便很少很少了。大多是抱着理学不放,满口仁义道德,一肚男盗女娼之辈。

    二人行完礼后,又对坐下的卢植行拜师之礼。卢毓在一旁端着茶水,刘德然与刘备一一奉上茶水与卢植,卢植微微沾唇后便道:“可以了,以后便是我卢植弟子了。既入我门,便须一心向学。同门之家互敬互爱才是!起来罢!”

    刘备二人又站了起来,卢植又道:“老夫现在身为尚书,为天子效力,公务繁忙,尔等先由卢毓带至学堂,与诸位师兄见过。”说完,大袖一摆,径自走了。留下刘德然刘备二人一头雾水。

    半晌,刘德然讷讷的问卢毓:“师弟,老师什么时候开始讲学啊?”刘备也在一旁疑惑不已,既然收我们为学生,那要为我们上课啊?

    卢毓在一旁解释了半天,刘备二人方才明白。原来卢植自己却是不上课的。收了弟子,你们自己去读书,读什么他不管,诸子百家都可以。只要不是黄书禁书就行了(大汉估计没有)。他每天下午忙完公事后便会回学舍一趟,到时学生读书有疑惑的地方便可向他提出。他便会花上几个时辰的时间来向学生解释。整个就是放养形式。当然,别以为这种方法便可钻空子偷懒。如果你觉得没有人管,天天便不读书,自己游山玩水,外出玩乐的话。那么,三月一次的考较,你便会死得很惨。三月一次大考较,卢植会让你自己把这三月自己读书所得写出来。哪怕是你只读了一篇文章,但只要这篇文章你花了大心思大精力,让卢植觉得有新意,他便会认为你这三个月真正用功了。那么你就过关了。如果三月以来你一事无成,那么对不起,请你背好包袱,从哪来回哪去。只是,真能读一篇文章便能让卢植看得上眼么?像卢植这种浸淫经书数十年的硕儒,别说三月,你就是花三年读一篇文章,只怕也未必能揣摩出什么让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