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九江平叛(二) (第1/3页)
第二日朝会,天子未至,止有一小黄门手捧天子诏书,飘然而至。众大臣拜于丹陛之下,耳听天子诏令。大意就是九江偏远,消息阻塞未知真假,为免劳民伤财,京师防务空虚,着众大臣于中枢选一知兵之人,拜为九江太守,领一千羽林,前去九江平叛。果若九江蛮贼势浩大,可于九江及邻近州郡招募兵员,便宜行事。至于兵饷粮草,一应由九江及邻近州郡供应。不得有误。前九江太守治理地方不力,丢城弃土,着新任九江太守锁拿,抄没家产,囚车押解至京师问罪。
众大臣无法,只得自行散朝商议。最后讨论半天,发现现在政府能带兵打仗的真没几个,皇甫嵩,董卓都在西凉,还有几个在幽州边地。其余的不是太老就是太小,无法托以平叛重任。算来算去,还是卢植比较厉害,熟读兵书,文武俱通。又兼海内威望,为人持重,乃是平叛不二人选。得了,就他吧。卢植此时手里正忙着校正六经的事,见得朝廷无人,选他去九江平叛,也挺光棍,反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那就去吧!话说回来,卢植正愁一身本事无处可用,还真没把九江蛮子放在眼中。
众臣又把结果上报给刘宏,刘宏一看乐了,那卢植不就是最讨厌的那个么?仗着有点名气时不时上疏气气自己,说三道四的烦死了。就他吧,让他去九江和蛮族打,最好打个几十年,永远不要回来了。嘿嘿。刘宏二话不说,大笔一挥,准了。
卢植回府,召集众弟子家人,言自己现在官拜九江太守,欲前去九江平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这课业便无法再继续下去了,只能解散明经堂啦。当下便有弟子直言,说愿随老师前去九江。众人纷纷出言附和。卢植说,算啦,这样不妥,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只是九江路途遥远,地处南方,那边据说多有瘴气,北人到了水土不服,容易染病。我这次去,连儿子家人都不准备带过去,你们都是有根脚之人,年轻有为,将来成就不可限量,若是随我去了九江,要是有什么好歹,岂不是为大汉葬送未来栋梁?我卢植又有何面目面对你们的父母?
这卢植果然不愧大儒,世事洞明,人情通达。这一番话说得动情又动听。当下众学子便哭着大喊恩师,然后跪了一地,拜了几拜,便自散去了。只有刘备,仍待在卢府,卢植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