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终于做官了 (第1/3页)
感谢昊天神皇兄的慷慨打赏,5555,我怎么这个时候才看到啊?我豁出去了!拼命码字更新才是王道!
光和三年夏五月,刘备冠礼方才一月出头,涿郡太守与公孙瓒便有信至,除了恭贺刘备后,公孙瓒言年后自己可能将从涿郡主簿擢升辽东郡长史,刘基已经向朝廷举察刘备为孝廉,涿县陈县令老朽不堪,可能今明二年内会致仕,让刘备好好把握机会。
刘备接信大喜,心中感激的同时也不禁暗叹人孙瓒升迁之快,太会做官。五六年间,便从一郡从事,慢慢做到掌管主簿,现在又要升迁为长史了。要知道,大汉郡一级行政机构,除了边郡外,其它郡治是没有长史这一职位的。辽东郡长史执掌一郡兵马,有兵权在手,说起来,也是颇为显赫了。
果然第二人,朝中有人替刘基上奏,言涿人刘备刘玄德,聪慧好学,才气斐然,侍母至孝,事友至诚,少年扬名州郡,县乡百姓交口相赞,实乃品德贤良之人。为免朝廷漏材,特举刘备为孝廉。这等小事,皇帝一向不放在心中,朝中诸多重臣又多闻刘备之名,自然不会有人阻拦,顺理成章的便通过了。
东汉有二种察举,一种是孝廉,一种是茂才(即秀才,避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孝廉主要是郡国长官察举,几乎全部从平民中产生。而且根据汉制,孝廉刚开始,大多数会被征辟为郎官,郎官差不多只是代表着一种身份,无权无实职,岁俸三百石。而茂才则不同,在东汉,全部由王公,将军,司隶校尉,各州剌史等高官举荐。而茂才的组成往往也比较复杂,其中既有官员、州郡属吏、孝廉,也有太学生和平民,但以已仕官吏和孝廉为主要来源。从对茂才的任用看,绝大多数茂才担任县令或相当于县令一级的官职。
又有博士进言,既然刘备已经是孝廉身份,依惯例,便得征辟刘备为郎官。皇帝高坐于龙椅之上,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道声一切照旧,便挥袖走了。不带走一丝云彩,只留下一干大臣。
于是,刘备又很幸运的成为了一名公务员,而且这公务员,虽然也是普普通通,但架不住名头好听啊,你想想,中央级别的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之间,差别肯定大吧?而且,刘备的职位是:郎。这郎是干什么的呢?郎最早其实是一个很牛叉的职位,以后世的眼光看来,郎就是古时候的“中南海保镖”。
根据汉制,九卿中光禄勋与卫尉共同执掌宫廷禁卫。光禄勋负责宫内,卫尉负责外廷。光禄勋下设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后来又增设北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