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离京(三) (第2/3页)
,难道你们想造反么?至于织席贩履,已经成为刘备孝顺的最佳佐证了。你想想,刘备没有了父亲,家里还穷得叮当响,但一介幼童为了不让母亲太过劳累,自己竟然亲自去做一个小商贩,赚钱也补贴家用。这种人,不是孝顺之人,谁是?这种人的品德不高尚,谁高尚?大汉以孝治国,刘备无疑就是可比孝女曹娥的最佳楷模。
刘备重赏了天子使者,而后一整天,便是忙着招待一涌而来的客人。门外禁卫早就已经撤了。至于谣言,来得快,去得更快。没办法,大汉的最高统治者皇帝都下诏书为刘备正名了,谁还敢质疑刘备身份?反而刘备以前的事迹迅速被翻出,并被那些好事者说得津津有味。没有办法,人类就是如此好奇,八卦之心无处不在。
直到天黑,许多客人才又一阵风般散去,只剩下刘备等人,强撑着疲倦不堪的身体收拾着遍地狼藉的庭院。刘备仍然保持着后世随和平淡的性格。很少在府中下人面前摆什么架子。而且,刘备府上家人奴仆也是太少。是以,这次自己也亲自与侍书,典韦等人动手,收拾桌椅案几。这在卢毓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他也劝过刘备许多次,说上下有别,尊卑还是要讲究的。可是刘备却是不想搞得自己进门就是一帮人上前点头哈腰的向自己行礼。也不愿意与典韦还有二位堂兄太过生份了。他潜意识中总是认为如果自己板着一张脸,摆出一副臭架子,会遭到很多人的不喜欢。却是未曾想到,在最讲究等级制度的封建社会,这一切是最正常不过了。是以,在典韦侍书等人看来,自己这位公子性格随和,待人宽容,很讨人喜欢,只是,上位者的威严很少在他身上见到。让人觉得有些软弱。
刘备拜访过宗正卿刘虞后,方才知道这突然的转变,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刘虞受皇帝之命调查刘备后,却是自己亲自去了涿县。他也听过刘备的事情,心中却也对刘备颇为赏识。是以不敢有所怠慢,生怕坏了刘备,便决定自己跑一趟。结果,调查得很清楚。涿县一地,只有刘备家族一支刘姓,无疑便是涿县陆城亭侯之后了。继而,刘虞在刘氏宗族内有了大发现。那宗祠神位前黑乎乎的大鼎,一下子便吸引了刘虞的目光。刘虞用手一摸,然后用指甲刮了刮,当下便满意的笑了。这个铜鼎,铁定便是皇家之物。普通人家,哪里有财力有资格用这种东西。当下便命亲随甲士将大鼎抬出。清洗干净后,果然在大鼎的底部发现了一行篆体铭文:建元三年上赐中山王胜。便是这一行小字,刘备宗室弟子身份确认无疑。建元是汉世宗孝武皇帝的年号,中山王胜便是中山靖王刘胜。这行字说明,这个大鼎,是建元三年,汉武帝刘彻赏赐给他哥哥刘胜的。至于为什么在涿县,只怕是后来刘胜儿子分家的时候,分给刘备的先祖刘贞了。而刘贞被封在涿县,这鼎自然在这里。只是后来刘家败落,以致于后人不知道这是个宝贝,这鼎便在宗祠当了个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