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 短暂的安宁 (第2/3页)
也还没有到乱成一锅粥的时候,此时两人出现在幽州,刘备想不都不用想,这二位是追着郑玄来了。果然一问,没猜错。管宁邴原是郑玄老乡,同郡之人,自然知道康成公的大名,昔日也曾在郑玄门下求学,只是他二人最近结伴出游了,待回到家中,得闻郑玄举家迁至幽州,便马不停蹄的追了过来。三人一阵攀谈,皆是意气相投。管邴二人淡泊之士,对刘备这个太守没怎么当回事。又都是年轻人,管宁只比刘备大三岁,邴原也差不多,说话又没什么顾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刘备倒是颇为喜欢这样的说话方式,跟后世和朋友聊天差不多。三人就各自的理由抱负,对政局的看法,都交流了一番,管宁邴原固然让刘备欣喜,刘备也是让管邴二人大为惊讶。在他们眼中,刘备如此年轻便身居高位,必定是背景深厚之人,心中便对刘备多了点蔑视。也是,许多年轻才俊像刘备二十三四岁的这个时候都还在求学呢,谁像他已经封亭侯,官太守了。殊料一番攀谈下来,却是对刘备印象大改。刘备把自己昔年经历娓娓道来,这曲折动人的故事自然打动了管宁邴原,而刘备的成功之路,可以说是凭他自己的才气与勇于拼搏的精神一步一步踏出来的。这样的人,自然值得管宁邴原佩服,而言谈之中,刘备所流露出来的丰富学识,也已经表明刘备是一个饱学之士。二人想到刘备是卢植高弟,又能请郑玄来北海,心下不禁恍然。真没有点本事的话,只怕也不会受到这二人的青睐,要知道,卢植与郑玄,可不是随便来个人便可以摆弄的。轻视之心即去,相惜之心突起。又对刘备幼年的经历伤怀不已。想及自己都是少年丧父,再看刘备,又多了一份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
当今天子昏暗,朝庭短视,黄巾横行,社会动荡。而刘备志存高远,有心匡扶汉室,以建功业。管宁邴原现在还是热血小青年,心中充满了对理想对抱负的美好想象。对刘备请两人相助的提仪心中自然是蠢蠢欲动。于是当下也不做作,在刘备提出之后,便爽快的答应了下来。不过还是向刘备提出,自己平时还是要在郑玄门下学习的,可能不会将主要精力花在政务上,让刘备给他俩派几个副手,刘备自然满口答应,心中却是大乐,只要这二位上了自己的战车,将来便就由不得他们啦!
刘备对郑玄可是恭敬得很,这个老人,很像自己的恩师卢植,学识渊博如海,性格恢弘正直,卢植不在身边,刘备便隐隐把郑玄当作自己真正的老师了,早晚各请一次安。可谓是早请示晚汇报啊,勤快得紧。后来还是郑玄训诫刘备,以正事为主,把广阳一郡治理好是正经,他这老头子这里,便不用来得这么勤快。刘备无奈,便每日里探望一次。他知道,平静的日子也不太多了,将来自己征战四方,哪里还有那么多时间来陪这位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