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清君侧(一) (第2/3页)
什么资格拜左将军,使持节?黄口孺子而已!当年平定黄巾,也只是他运气好。否则,哪轮得到他捡便宜。先帝让他平步青云,使他三十不到就成为一地诸侯,他还想怎的?天子居然还要再封,自己与刘备已经结怨,此事万万不可!何进当下开口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刘备年未而立,不足堪此大任,再者外臣持节,是祸非福啊!”
何进却是忘了,他也是凭国舅一步登天的。不过,何进也有他反对的理由。持节这一词,先秦时就有了。节这东西,就是很长的竹子,上面有旄牛尾系在上面,西汉苏武牧羊,手里拿的就是汉武帝授予他的节。自东汉末年起,中央军政大员,往往会加使持节,持节,假节的头衔,以镇地方。使持节可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吏;持节可诛杀无官身之人,若遇军事,依使持节权利行事;假节,则是专门给执掌军队的将领的生杀大权。说白了,这三种头衔,等于后世的钦差大臣手中的尚方宝剑一样,先斩后奏,独断之权。
其实这授节,是有很重大的意义的。比如立太子,立皇后,立皇帝,都有官员持节举行仪式。还有就是外事活动,出访其他国家或者势力,也是持节前往。代表皇帝。
持节官又有长期持节和临时持节。司隶校尉和使匈奴中郎将,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都是长期持节的。临时持节的就多了去了,三公,各重号将军,九卿等中央官员,都曾经持节过。而地方官员,比如太守,县令,一般是不允许持节的。
皇帝拜刘备为左将军也就罢了,刘备那一身战功,也当得这左将军,也堵得住这天下悠悠之口。可是让他使持节,这算什么?天下能持节的,除了中央官员,地方官员是很少持节的,而文职除外,掌军事能持节的,历来就只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持节后,不但执掌军事,还可以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地位大大提高。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护匈奴校尉都持节,但他们是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他们代表着皇帝的意志。不持节不行。而现在让刘备持节,岂不是让他如虎添翼,让他在大汉政治上的话语权大大增加?况且刘备还有一个职务为广阳太守呢。万万不可如此,否则自己危矣!何进暗暗想道。
何进此言一出,朝中无数党羽附和下拜,恳请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心中微微一笑。他自然知道舅舅何进与刘备之间的矛盾。说来还是何进不对在先。再者,何进与刘备之间,谁的本事大,他也是了然于胸。他自然也是知道,将来一旦有事,靠得住的,只怕还是同为皇族的刘备。他昨晚早就想过,要是只授刘备为左将军。与刘备一向不和的大将军何进,肯定会反对,没有理由,他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到时大将军一反对,肯定有大半臣子附和,到时自己就被动了。
至于先帝的遗旨,皇帝自然不会拿出来给何进们看,说这是灵帝的意思。灵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