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马邑 (第2/3页)
到如今,慢慢的吸收着一切他应该知道的知识。可是,他还是觉得好累好累。治理一地累,收服人才累,拉拢人心累,为扩张地盘累,为汉人命运呕心沥血累。。。。。。
身后诸人皆是被刘备之语所深深感动,刘备所言,正击中他们的心灵软肋。身为大汉之子民,谁不想自己的国家社会安稳,繁荣昌盛?而他们生在这个年代,亲眼目睹了诸多变乱,眼睁睁的看着大汉帝国由盛而衰,由衰而乱。是以,黄忠典韦与田丰选择追随刘备,王横选择一心治理大同,而赵亮一家,则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这个国家默默付出。他们,与刘备一样,都是希望大汉强盛的。这一刻,不分爵位高低,身份贵贱,他们的心,是如此的贴近。
田丰上前一步,颤声道:“主公!”张着嘴欲说些什么,却又没说出来。刘备摆摆手,嘴角扯出一缕微笑:“好了,元皓,我也是一时感慨而已。刘备不是那气馁之人,放心罢!”
而后又与王横道:“克定,明日大军开拨,大同便辛苦你了。那寻找煤矿之事,便拜托了。”
王横郑重道:“大人请宽心,那谓之煤的物事,下官一定替大人给找出来!”原来前日宴会后,刘备便把王横留了下来,先是嘱咐了王横好生治理大同,然后又告诉王横,让王横在大同附近,替他寻找煤矿。要知道,大同在后世,可是大名鼎鼎的中国煤都。储量在世界上,都是数得着号的。虽然刘备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但平城就是后世的大同,这一点,肯定是没错的。到时找到煤矿了,用来取暖也好,炼钢也好,反正用处大了去了。而且,南华老道士喜欢炼丹,这种人,应该就是最早的化学家了,到时给他点思路,让他多试验试验,没准能给自己一个惊喜也不一定呢。刚好凋寒此次也随军,刘备便把她留在大同,陪同王横一起寻矿。
其实,早在西汉,就有人开始用煤饼炼铁了,只不过,发现的人也只是知道用这种黑土炼铁,会比柴火木炭要好而已,既没有大规模利用,也没有上报之于官府,却是可惜了。
至于赵亮,后来刘备找了个机会,详细的了解了下赵家的事儿,意外的发现赵家最早也是军人世家,自战国李牧时期,赵家子弟便一直活跃在对外夷族战场上,是以在雁门当地,久享大名,威望甚隆。于是便特意上门探望赵亮之父,赵氏族长赵谦,老赵头听闻大汉宗亲左将军刘备来了,不顾年迈,亲自拄根拐杖在家门口迎接。刘备在一群人左拥右簇之下来到赵家,一看老赵头这一大把年纪,连忙翻身下马,亲自扶住赵谦,一起进入赵宅。
刘备在大汉活了几十年,但好歹也是后世的三好青年,又自幼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尊老爱幼的这个传统他可一直没忘。再说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汉王朝,对老人可是好得没法说。中华民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