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一章 定辽东(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一章 定辽东(七) (第1/3页)

经过连续奋战,襄平城外一条深达数米的地道总算挖成,这条地道直接挖到了襄平城的城墙根下,碰到了坚固的青石地基,才开始绕着城墙走,一直围了三面。另外一面,则空着不挖。

    这些日子,不说公孙度精神高度紧崩,就是赵云,也是心中暗提了一口气。室伪水和大梁水,在襄平城外合二为一,再绕过襄平城注入小辽水,最后在辽队城与大辽水,就是后世的辽河汇合,在辽东湾入海。这些日子,赵云除了挖地道,就是派人到大梁河堵水去了。

    没办法,攻城战,形式很单一,在劝降,夜袭,搦战等等各种手段失败后,唯一能起作用的,就是用人命去耗,用血肉去填。等战争这个人肉绞磨机,把双方手头的人数都绞得差不多后,坚持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赵云知道,就算是硬碰硬的用人命填,最后胜利的,也是幽州军团。而且,不一定就是惨胜。但是,赵云跟在刘备身边以来,就深研兵法,《孙子兵法》谋攻篇第十六有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辕辊,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赵云自然知道,猛将和智将的差距。他可不想只做个冲锋陷阵打着赤膊上阵的猛将,在他看来,成为统领一枝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既能打恶仗又能镇守一方的主帅,为主公刘备扫清天下,才是他的目标。

    只可惜,现在他的水平,也只能达到这种攻城再加上些小手段的境界。成长,始终是需要代价的,尤其是战争中的将领。

    强者,都有着一颗好胜的心。正是因为好胜,好争,才会保持他们旺盛的斗志。如赵云这般出色者,自然也不例外。太史慈执意与他分兵,他自然知道理由。主公麾下大将如典韦,关羽,张飞,黄忠者,都是丝毫不逊于他赵云和太史慈二人的盖世勇将,如今众将都在外征战,太史慈自然想多立功劳。这种渴望得到人承认和肯定的心态,赵云也有过,那就是刚刚投效主公刘备的时候。不过,主公对他很信任,视之为腹心,这使得赵云很为感动,士为知己者死,赵云是凛凛风骨的好男儿,他不会说那些文绉绉的话,他只会默默的去做。用行动,来报答刘备。

    这次平辽,赵云自然是鼓足了劲儿,要好好的表现一下。襄平一时难以攻克,赵云心中自然焦虑,而太史慈提出分兵,在暂时无计之下,赵云也只好同意。而太史慈的挑战,他自然也接了下来。这在他潜意识中,或许也是增加自己的压力的一种方式吧。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虽然古代没有这句话,但这句话的道理,我想还是有很多人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