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499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卷499 (第2/3页)

躯,去车站等车的时候却被一个年轻人拦住了这人正是刘健,对陈平虽有一点怜悯之心,但是却并看重

    陈平看着这个衣鲜车靓的家伙,穿得是名牌,开的是豪车,加上这么年轻,这几乎就是啥啥的二代的标准形象不知道这个是官二代,还是富二代,拦住自己又有什么用呢

    刘健却是没有多少废话,直接一句“上车,我送你回去,我对你那个地方学校比较感兴趣”

    陈平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身无长物,也没有什么好怕的很干脆的上了车,然后就是一路颠簸的山路刘健在木有见到实地之前,也没有跟陈平有太多的交流

    那是一所极为简陋的学校,就坐落在大山的山脚,而学校的学生,不但衣衫简陋,大多也面带饥饿这是什么年代了,难道还有人吃不饱?

    大概看到了刘健的疑问,陈平解释道,学校没钱办食堂,承包也没人要,每天6节可甚至有时候8节,学生从早上上学到下午回去,中间差不多要10个小时,在家只吃了一餐,自然会很饿的,但是没有办法,有些家庭近的会有父母来送饭,远的就没有办法了至于带饭来学校,这么高级的东西,很多家庭不具备,最多那个玉米棒子,或者红薯罢了

    虽然很多报纸上报道,以学校供餐保障学生营养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共识随着各级政府不断增加投入,以及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等公共支出的使用效率明显提高,这些地方学校供餐的基本条件正在不断完善,学生营养摄入和体质体能显著改善但是官方说法一面,但是摆在人面前的依然是恨严峻的现实

    其实这些年来,政府也有政策,近两年来,国家的学生营养政策持续向前推进,投入持续增加,地方政府也加大投入力度我们这个学校也有补贴,就是地方财政再给每人每天增加0.5元的补助,但是5毛钱实在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我们都集中到一起,采购了鸡蛋,但是不是每天都有,而且还有很多人不愿意5毛钱变成了鸡蛋,他们想要现金,后面我们每个月集中起来,发了现金

    虽然学校硬件很简陋,但是人民日报地方日报在那个地方的身影都不会少,何况还是国家机关的学校,自然也是有的刘健恰好看到一个讽刺的标题,免费午餐的试点工作据报纸上说某某发展研究基金会负责人介绍,与基金会2007年初次调查相比,2008年第二次跟踪调研发现个地区都已经建立起学校供餐制度无论是寄宿生生活费补贴的使用,还是免费午餐的试点工作,都将学校食堂作为基本平台,提供餐食集中改善贫困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

    调查还发现地区普遍将补助资金集中用于学校供餐,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学生本人的受益程度为了提高资金管理水平,青海乐都县2011年开始在教育局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根据学生数定期报账教育部门制定严格的食品采购、原料出入库登记、财务审查等制度,使用统一的采购和出入库单据教育、财政部门不定期对学校进行检查,保证补助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学生用餐的质量补助资金的高效使用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改善了资金的使用效果与一年前相比,县的学生在学校就餐其个人所需负担的成本下降,取消了学生缴纳土豆、面粉等实物的规定,学生只需自带主食,而学生热量摄入则高于2007年的87,达到90以上

    此外,地方政府还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学校供餐条件,加强学校食堂建设2008年筹资400万元,为64所小学建设食堂、为94所学校添置厨具;宁夏西吉在2008年9月前为免费午餐试点学校改建食堂,添置厨房用具,将在2012年3月前实现全县农村小学食堂的全覆盖

    甚至还有这样的话语,说神马学生饥饿感普遍降低,这个发展研究基金会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校供餐对于改善当地学生营养的作用显著,体质改善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在营养摄入方面,的学生热量摄入普遍达到推荐量的80以上,显著高于2007年调研时66的水平,钙、铁、锌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大幅增学生自身的主观感受也在发生变化,饥饿感普遍降低,对校餐的满意度普遍提高此次调查的学生中有饥饿感的仅占25,每天都有饥饿感的学生不足8;而2008年的调查中72的学生表示有饥饿感,33的学生每天都有饥饿感在,100的学生认为伙食状况比2007年有改善,在这一比例也达到85

    食堂承包加重学生负担

    发展研究基金会负责人介绍,迄今为止,一个中央政府全力推动、地方政府实践创、研究组织智力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