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六十五章 虎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六十五章 虎糖 (第2/3页)

  蔡怀水继续说道:“因为静海县有了大量工厂,出现很大的用工需求。本地人月钱都是五两以上,工厂雇不起,就开始雇佣外地人。这些年很多北直隶、山西的外来务工人员来静海县打拼,在静海县县城南面建房搭屋,形成了一个聚集区。尤其是西南面的何庄一带,现在已经被称为了‘山西街’。”

    李植经常把一些后世的词语说给手下听,一来二去这些词就成为了一镇九省的常用词。比如“外来务工人员”这样的后世词汇,蔡怀水用得也很溜。

    李植对大明的影响不仅是科技和文化上的,在语言上,李植也对自己身边的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植雇佣的人这些年来不断从李植这里学习后世词汇,经常让第一次见到他们的大明人听得瞠目结舌。

    现在一镇九省的公文往来,也越来越呈现白话文的趋势。

    李植问道:“有多少外来务工人员?”

    蔡怀水看了看地上的知县。

    地上的知县察觉到蔡怀水在给他说话机会,抬头看了一眼李植,赶紧搭腔。

    “王爷,静海县有来自北直隶的外来务工人员一万五千,来自山西的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有二万二千多人。”

    李植听到这话愣了愣。

    原来静海县的外来人员已经达到这样巨大的规模。要知道静海县人口不过十来万,县城人口不超过两万。这样算下来,县城中外地人的数量比本地人还要多。

    这样看下来,县城的主客人群管理确实是一个难点。

    沉吟片刻,李植说道:“去县城看看。”

    冷笑了一声,李植说道:“先去看看我的生祠!”

    听到李植的冷笑,地上的县令吓得身子一颤。不过此时不是发抖的时候,他赶紧从地上爬了起来,招呼人牵来了几匹马。

    李植带领一行人进入了县城,走到了县城的主街上。

    还没走到县衙门口,隔了好远,李植就看到“王爷大生祠”的高大主殿屋脊。

    那生祠的主殿在规格上采用的是重檐庑殿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