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院线反击 (第2/3页)
能够打出一个沟通机制来。”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秘书长王凤林认为:“从去年开始,业内要求提高发行方分账比例的呼声就强烈起来。今年8月,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召开理事大会,大家都认为发行方票房分账比例在50%左右才合理,准备择机提出,而贺岁档是个合适时机。”
当然,也有对发行方行为不满的,《综艺报》电影版主编朱玉霖就认为:“电影制片成本提高,但电影的质量提高了没有?现在国产片的质量不堪一击,你们不在质量上下功夫,反而想捞更多的钱,这样迟早会完蛋。”
电影导演们早对分成不满了,都觉得41:59的分成比例不合理,制片方承担最大风险却只分小头,只是制片方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现在有中影和世纪巅峰挑头,现在都纷纷站了出来。
冯小钢第一个出来发声:“我们现在的分成比例太不合理了,国外电影分账比例通常为50%:50%;我们现在是41%:59%;而且人家国外是不交税直接分成,而我们要先扣8.3个百分点,我们名义上是41%的分成,实际上只有37.6%,这公平吗?”
今年张一谋要忙奥运会的事,没新画面什么事,不过向来高调的张纬平不干寂寞,也跳了出来:“提高分帐比例的事我已经做过了两次,这次终于有其他人站出来了。去年《黄金甲》卖给北美发行商,跟北美谈的分帐比例是我们65%,他们35%,然后随着影片票房越来越好,我就降低分帐比例,这样才是良性的。”
今年贺岁档的主力《投名状》的导演陈可欣表示:“提高分账比例会刺激提高影片质量,同时,只有提高影片质量让更多观众心甘情愿掏钱进电影院,提高分账比例才会更有意义。因为总票房高了,制片、发行和院线才能分得更高的利益。”
发行方认为院线赚走了大头,叫嚣着要多分钱,但院线方面觉得很委屈,我们成本也大,我们压力也很大,他们也纷纷通过媒体传达了自己的声音。
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余超向媒体叫苦:“首都电影院建立初期影院的房租基本上只包含200万到300万元的保底费,再加每年10%左右的票房分成,但2007年北平影院房租普遍涨到2006年的两倍。近两年,影院为争取用地,拿出20%甚至更高的票房分成作为房租也非常普遍,我们压力真的很大。”
赵君也是同样的观点:“现在影城地租不断上涨,至少涨了3倍以上,中影南方新干线目前的月租大概是每平方米150元到160元;器材设备价格也在上涨,以前胶片机约为18万元一台,现在换数字放映机每台要38万元,数字放映机的氙灯一般只能放映2000小时,每更换一盏氙灯就需花费好几千元。”
新影联院线董事长姜光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000万元票房收入的影城并不多,中型影城的票房收入一年也就1000万到1500万元,除去300多万元的地租、500多万元的器材折旧以及200多万元的人力成本、200多万元的水电费用,最终获利很少。”
网友们本来是幸灾乐祸的看双方掐架,反正是看热闹不怕事大,觉得双方打起了最好,但很快有业内人士表示,发行和院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