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美国审查 (第2/3页)
*啊,什么国际影响不好啊,总之就是不能拍。
张然对此很无奈,这明明是宣扬中国形象,展现解放军形象的好机会,怎么就不能拍了?就像长者说的那样,中国电影系统充满了蠢货,而我却对此毫无办法。
最终,张然只能把故事改回的模式,把主角换成美军,把38军改回第一骑兵师。
《上校的军刀》是科幻战争片,有大量战争场面,涉及到大量美军设备,如果全部用特效来做,成本太高,相反直接租用美军设备则省时省力。
美军设备是可以租来拍电影的,比如租用一架E-4B空中指挥飞机为7.2万美元/小时;一架B-1B远程轰炸机的价格为5万美元/小时。
当然,要想租用这些美军设备,有一个前提就是电影剧本或拍摄的镜头必须经过国防部的审查,并按照国防部的意见进行修改。只要军方不满意的情节、角色等都必须进行调整,否则国防部将拒绝提供任何支持,比如《黑鹰坠落》就按照国防部的要求将一名现实中已知是**癖的角色重写。
当然,也有不少导演不同意军方对电影的修改,比如电影《惊爆十三天》,描述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美总统肯尼迪与参联会之间的深刻矛盾。在现实中,当时的空军参谋长柯蒂斯李梅上将是一位战争鹰派,主张冒着与苏联发生核冲突的风险,立即对古巴发起攻击。美国空军还派出一架U-2侦察机潜入古巴境内侦察,但被古巴军队击落。在电影拍摄之前,美国防部要求不要将李梅上将描述得那样好战,并删除U-2侦察机被击落的内容。但电影制片人拒绝做出妥协。结果这部电影只能大量使用电影特效,导致预算和成本猛增。
其实美国军方与好莱坞的合作从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到现在已经有100年,好莱坞大型战争片背后几乎都有五角大楼的身影,国防部内也设有娱乐媒体办公室,由负责公共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领导,各军种内部也都设有电影联系办公室,具体负责处理电影业界对不同军种提出的支援要求。
美军的影响并不止于军事电影,《24》及《寻骨线索》等知名电视剧背后都有国防部的影子,真人秀《一夜成名》也曾经因为有现役美军参赛,咨询过国防部的意见。
《上校的军刀》是一部反战、反思技术的电影,但里面美军是正面的,通过国防部的审查应该问题不大,唯一值得担心的地方在于,故事中尽管美军是主角,但真正扭转局势的是解放军。
正是解放军在廊坊前线逆推AI军队正式拉开了人类军队反攻的序幕,才有美军101突击师配合173空降旅突袭巴黎;才有了俄军的四个摩托化师和两个重装师完成集结,对伏尔加河北岸的AI军队开始猛烈反攻等一系列事件。
也正因为人类的反攻,才让AI高层决定摧毁地球的整个生态系统,彻底摧毁整个碳基生物圈,这才有了最后古罗夫上校手持军刀行刺。
尽管中国军队拉开反攻序幕在电影中没有太多着墨,只是一笔带过,但美国国防部会不会抓住这点不放,实在很难说。
罗伯-弗雷曼对此也有些担心,回道:“我们还没有收到国防部的审查意见!现在政府机构很官僚,做事情总是很慢。这样,一会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