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库格林神父 (第2/3页)
比亚广播公司的17个广播电台同时播出。另外,在星期日美国中部标准时间下午6—7点,他还在地方广播电台穿插广播。他在各地都有众多未曾谋面的听众。他们不但能通过广播听到他言语瑰丽的描述和气势如虹的长篇大论,捐出一点儿钱,还能得到一件神圣的纪念品。
寄出钱后,他们会收到一个镀铬的小十字架,上面刻着“小花朵广播社团”,同时还附有一封信:请接受这枚十字架作为纪念。我在广播里说过,这个纪念品碰触过真的十字架……基督的虔诚信徒查尔斯·E·库格林再者,如有朋友想要这个纪念品,请来函告悉。而这个时候他的听众已经达到了4500万人之多,要知道那会儿的美国一共才多少人啊,所以他又有广播神父之称。
库格林加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三个月后,平均每星期会收到八万封来信,附寄的捐款超过了两万美元。广播特别受欢迎时,来信甚至超过100万封,需要150个办事员清点钞票,备好零钱。
到了1933年,他成为全国收信最多的人。他的教堂也早已重建(雇用的是非工会的劳力)。教堂高7层,顶部高塔用大理石和花岗石建成,高大肃穆,整个罗亚尔奥克都能看到。到了晚上,炫目的灯光照在塔面的巨型耶稣受难浮雕像上,只看见雕像底下刻着一个词:“仁爱”。
教堂四面石墙上刻着各种铭文,有的摘自《圣经》,有的选用同业福利会的口号。《时代周刊》说,“这个仁爱受难塔让底特律人想起贮藏草料的筒仓”,于是受难塔设计师被叫作“筒仓查尔斯”。库格林严厉地还击说,《时代周刊》把耶稣受难纪念塔“说成是‘草料筒仓’,这是间接侮辱了基督,无可饶恕。由此说来,从耶稣那里得到精神食粮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岂不是像牲畜一样,以草料果腹?《时代周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