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12章维民之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812章维民之章 (第1/3页)

    翌日清晨,天色刚亮,邺城南城门内侧的空地上,便聚集起了大量的百姓。

    稀疏的晨光透过城楼上的垛口洒下来,照在一张张带着些茫然,却又莫名有些欢喜的脸上。

    消息不知如何传开,说是庞军师要在此处置士族子弟。

    乐子魂是一方面,毕竟平日里那些衣着光鲜的士族子弟,鲜少会落到被当众处置的境地。

    但其实更多是这些山东士族子弟和百姓民众之间,那道早已刻入骨髓的鸿沟的外在表现……

    百姓民众知道他们不是『自己人』,所以看见他们倒霉,总是会觉得开心。

    这些冀州的士族子弟,平日里披着乡野代言人的外衣,或许走在乡间时,会故作温和地扶起摔倒的孩童,会对着耕作的农夫说几句农桑辛苦。在灾年时,这些人也会拿出些许粮食施粥,未必都是真心良善,也有恐惧民众百姓真要活不下去了直接聚众暴力掠夺,所以还不如吊着百姓民众性命……

    百姓民众未都能看穿这些披着『乡贤』外袍的士族子弟究竟玩什么花样,但是不妨碍这些百姓民众以切身的感受,察觉士族子弟的这些表面的善意之下的恶。

    所表现出来的绅士风度,不过是他们维护自身丑陋的遮羞布。

    他们的根明明扎在地方乡土,祖上或许也曾是耕作的农户,可一旦凭借族中声望或是些许学识跻身士族之列,便立刻将自己与百姓割裂开来。

    走在路上,百姓需远远避让,若不慎冲撞,轻则被仆役呵斥,重则遭鞭子抽打;到了秋收时节,他们则是以『代收代缴』、『分配徭役』、『宗族供奉』等等为名,从百姓手中收走大半粮食。

    百姓民众辛辛苦苦,流血流汗的劳作,一年到头却剩不下几个钱,而他们住在青砖瓦房里,日日饮酒作乐,穿着绫罗绸缎,视百姓的辛劳为理所当然,还时不时站在高处指责百姓民众懒惰,或是百姓民众的祖辈懒惰。

    他们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便是要百姓乖乖服从统治,不得有半分反抗。

    他们说,『士农工商,士为贵』,便是要百姓承认他们天生高人一等,甘愿被剥削。

    口头上,他们天天把『为民请命』、『心系乡野』挂在嘴边,每逢地方官员议事,他们总会以『百姓代表』的身份站出来,不痛不痒的公开说几句『百姓疾苦,需轻徭薄赋』的场面话,引得官员夸赞他们『贤德』,然后私底下笑呵呵的和官吏分账。

    骠骑军来了。

    骠骑军说,有新的制度,新的方式……

    可被欺负惯了,已经甚至是有些麻木的百姓民众,大多数时候只是听着,并不相信骠骑军来了之后,就不会和原本的冀州士族子弟穿一条裤子。

    哦,大汉没裤子,那就是官府和士族穿同一件小衣。

    现在,在邺城南城百姓眼中,庞统要处理冀州士族子弟,就像是同穿一条遮羞布的两口子要打起来了……

    嘿!

    这就要瞅瞅了。

    保不准谁会露出点什么来,也足够这些百姓民众笑上一阵子了。

    人群里传来一阵骚动,有人指着城门内喊道:『来了!来了!』

    百姓们纷纷屏住呼吸,朝着那个方向望去。他们倒要看看,这次庞军师处置士族子弟,能不能真的为他们出一口多年的怨气,能不能让那些高高在上的『乡野代言人』,真正尝尝百姓的苦楚。

    很快,庞统在赵云、张辽及一队甲士的护卫下登上临时搭建的木台。

    郭昱、张韬等五六名昨日被点名的士族子弟,被甲士押解着,垂头丧气地跪在台前。

    庞统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命身旁文吏当众宣读这几人昨日在坊间的言行,与他们实际所为的对比。

    一条条,一桩桩,清晰明了。

    尤其是张韬那『献出半数存粮』的谎言被当场戳破时,台下百姓中顿时响起一片哗然和嘘声。

    这些士族子弟平日里高高在上,如今竟在危难时刻还要欺世盗名,攫取虚誉,甚至试图挑拨军民关系,这让本就饱受苦难的南城民众感到极大的愤慨。

    不少百姓民众朝着他们谩骂,吐口水。

    这让郭昱张韬等人面如死灰。他们不是不想要辩解,却在铁一般的事实和群情汹涌面前,哑口无言,只能羞愧地低下头。

    『国有国法,军有军规!欺上瞒下,惑乱民心,按律当惩!』庞统声音清朗,传遍全场,『杖责二十,以儆效尤!行刑!』

    仅仅虚言邀名,还不至于是死罪。

    杖责二十,打得也不狠,不会出现那种暗中下阴劲的手段。

    庞统也不屑行此等下作手段。

    他判罚得光明正大。

    甲士上前,当众将这几人按倒在地,军棍落下,噼啪作响,伴随着痛苦的闷哼和百姓们复杂的目光。

    白白的屁股露出来,噼里啪啦变红了。

    台下百姓民众看得喜笑颜开,欢声叫好……

    这顿板子,不仅打在了郭昱等人的身上,更是打在了所有心存侥幸,还想着要在这场变局中投机取巧的冀州士族子弟的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