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4章:微服私访?赛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74章:微服私访?赛挺! (第2/3页)

规模和未来的展趋势上来看,实在是太少了……

    而即使是现有的,类似三学霸和王瑞这样的人才怎么来的,李凡愚自己心里明白的很。

    那都是自己用项目喂,用钱砸出来的啊亲!

    正信现在是不是中华汽车市场的老大,这一点可能由异议。因为不论从固定资产来说也好,还是从市场价值上来说也好,单拿出来国企八大旗里边儿任何一个,都要比正信强那么一点点。

    但是若说在人才培育和研上的投资,国内有一个算一个,正信还真就不服谁。

    早在正信汽车刚刚起步的时候,李凡愚就投资的两个多亿建成了正信汽车实验室。

    那时候的两个亿,可是李凡愚近一半的身家。

    而现在的研究中心,更是耗费了几乎从正信创立到现在几乎全部的利润。

    快一年的时间了,现在培育出来的成熟人才,也仅仅是正信的那几个团队而已。

    就算是现在,如果有一天xapp突然消失,或者网罗之前那个时空所有车型的数据库挂掉。靠着正信本身的人才储备,恐怕研实力会成为了正信最大的掣肘。

    这是研方面。

    生产方面,人才的缺口就更大。

    现在正信动力的人员结构,还是以公司初创时的那一批老技师为骨干,带着后期加入进来的技术工人。如果不是动力公司相比于其他制造企业的高得离谱的工资,以及质检部近乎变态的监察力度,再加上李凡愚从空间里兑换出来的【精力声纳】加BuFF,产能可是绝对满足不了需求的。

    相比于研人员,这一类的员工才是最难解决的部分。

    招收新人需要老技师带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上手。这类的应聘者学历普遍偏低,知识和观念上的差别,导致很多时候研团队的没法跟他们做有效的沟通。只能把一切都制定好,再去交给他们执行。

    其实倒也有那高校毕业的学生来动力公司应聘,但是大多是奔着中层管理岗位的。让他们从基础干起,走到生产线上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对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还不如那些有机械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