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顺子的下落 (第2/3页)
联系到白蜡上去。这玩意,简直就象是几十年的老房子掀掉以后地基里的那种东西一般模样。不过,也正是这一层东西,将地下的水分给阻挡了大半。而第二层白纸和之间的东西,就是灰白色的粉末了。这些粉末给大家的第一念头就是草木灰。就连办理这个案子的民警都这么看。
乔迁捏了一下,然后肯定地说:“这不是草木灰,草木灰比这要粗糙的多,要是你能把盗墓者给找来,他就会告诉你正确的答案。”
在好奇心的趋势下,还真的有人将那两名盗墓者给找来了。看到是两个盗墓者,乔迁就知道这两个人不是一般的菜鸟。起码来说,他们有盗墓的基本常识。盗墓要是一个人去的话,极容易遇到未知的危险。两个人去的话,一个进去盗墓,腰上系上一个绳子,将绳
子的另外一端系个铃铛。让在外面一个望风兼任救生员的人拿着,万一的在墓地下面的盗墓者发生缺氧,或者其他意外。只要是里面的人摇摇铃铛。外面的人就快点向外拉绳子。这样做可以大大降低盗墓的风险,所以,盗墓最少要两个人。
杜局长问那两个盗贼,第二层里面包裹的那些灰白色的东西是不是草木灰。两个盗贼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个胆子比较大的说:“可能是吧,其实,我们两个也是不太了解,只是听说这个古墓的主人是清朝的一个师爷,肯定有好东西,所以,我们才、、、。”
没有等这个胆子大的盗贼讲完,乔迁火冒三丈,过来就是一阵的拳打脚踢的。不过。好在乔迁知道分寸,没有用里,否则,这个盗贼根本就不够乔迁打的。而且乔迁一边打,一边口中喊念念有词地说:“我让你不知道、、、盗墓,、、你不知道盗墓做什么啊、、、丢人、、、给你长长记性、、、以后打听清楚了再出手。”让乔迁这一闹,把大家都搞的莫名
其实乔迁不反对盗墓,但是,他平生最恨的就是没有质量,一知半解的盗墓贼。这样的盗墓贼,你说他们不知道行情吧,但是他多少能够知道一点,你说他知道吧,但是他又是走的野路子,不会知道的很详细。就是那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那一类人。对盗墓不了解的人,根本不会找到好的古墓下手,对古墓了解的人,他会小心的盗墓争取不给古墓造曾成太大的损失。但是最危险的就是对古墓一知道半解的人,这样的人有时候还真能找到有价值的古墓,当然,他们盗墓,那是地毯式的盗墓。就象鬼子进村一般,实行的是三光政策,因为这一类的盗墓者找到一座有价值的古墓不容易,所以,有时候他们甚至连死人口里的玉蝉都要拿走。经过这样的掠夺,基本上可以肯定,这座古墓以后将不会有任何的考古价值。当然,象孙殿英那样,一点水准都没有的,直接用炸药炸的不在这一行列。
所以,这些盗墓者被称为文明掠夺者。在国际上,盗墓者有三个级别。第三级别的就是初学者,这些盗墓者被称为文明的探求者,他们就象是一个学生一样在探求古墓的信息。第二个级别就是文明的掠夺者,历史上制造了火烧圆明园的八国联军就是这一行列的佼佼者。第一个级别的,就应该是古董的狩猎者了。为什么叫狩猎者,因为狩猎者知道不能竭泽而渔。知道在有效地盗墓的同时,给当地人留下一点有用的东西。十取八九,是狩猎者的第一规则。
所以,乔迁听到那胆子大的盗贼说不知道的时候,就显得特别的生气。而这样盗贼挨打,那确实是冤枉了一点。大家虽然不知道乔迁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但是没有人愿意去拉他。小孩子嘛,打完就削气了。
乔迁打完以后,接着说:“这些东西是是骨灰。当然,不会是人地骨灰了。古代的人对死人还是相当的看中的。这些灰应该是羊的骨灰。羊的骨烧成灰地话才能那么细腻。更能有效的阻拦湿气对箱子里面的书籍的侵蚀。古代有三羊开泰一说,所以,有的人也相信羊骨在阴间也是很受欢迎的东西。”至于为什么没有人用牛骨和马骨。阴间的两为大捕快就是牛头和马面,用他们的子孙的骨头。至少在古代有这样胆量的人还真是不多见。所以,在古代用牛马等祭天地比比皆是,因为天比牛头马面要大嘛。玉皇大帝是牛头马面的顶头上司,自然享受得这般祭拜。但是,用牛马等动物祭奠人地话,真没有见过。
乔迁撕开一个大口子,大家在地二层里果然看到有些骨灰是结块了的。显然是地下地潮湿气体已经入侵到第二层了。
这地三层里面,还是一层白蜡,但是这一层的白蜡干净了许多。就是第二层的草木灰都没有入侵到第三层来。第四层里里面是一层羊的骨灰。乔迁就这样抽丝剥茧。第五层里面除了一个用桐油沁泡过的枣木的箱子,就没有别的东西了。目的当然是为了保证箱子里面地图书的安全。看里面地书籍。乔迁心里凉了半截,感情这半天算是百忙活了。
因为里面的书籍就是明朝迁移百姓的卷宗。虽然未必全面,但是,也是难得的研究明朝那段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了。话,乔迁厚着脸皮,可能将它要过来,但是,这些资料,他是想都不用想了。因为这些东西,对洪桐来说就是文化的象征。
箱子里面还有一封信。乔迁打开信,看了看落款。知道这信就是盗贼口中的师爷刘文龙写的。乔迁看信件,尤其是看古代的手札,都喜欢先从结尾处看起,因为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就知道,写信的人是什么人。
这个刘文龙在信里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称自己是康熙初年的第一批的举人。导师给敖拜的事情给连累了。所以,就不能入朝为官,于是回到老家洪桐,潜心收集研究关于明朝洪桐大迁移的真实情况,箱子里的书籍,大半的就是明朝珍贵的资料。少部分是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后来,本来想著述立说的,但是,康熙同学在这个时候又搞起来了文字狱,让刘文龙吓了个半死,天下士子,被杀的不知道有多少,因此下大狱的更是多如牛毛了。刘文龙在心里写道[尝闻孔明先生,不求闻达,自觉无治世之良才。不求先帝三顾、、、。]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刘文龙老先生干脆就把自己的研究写成书,自己带到棺材里去了。
从字里行间里可以看出来,以刘文龙的文笔,他要是将书给出版了。不但他自己少不了要去菜市口挨一刀,更连一家老小,怕都要掉脑袋了。因为刘文龙老先生分明就是借诸葛亮比喻自己,想恢复大明的江山。在清朝,刘文龙的这封信就是可以这样理解的。难怪他情愿将自己是一身学问都带到棺材里,也不愿意将这些东西给发表了。
这些都是洪桐的宝贝,以后洪桐用此大做文章,寻根搭台,经济唱戏。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不是蜜糖的故事,蜜糖故事里的主人公,大可拿了那树枝将毒蛇从坑里挑出就,让毒蛇将狼给毒死,让狼将毒蛇给咬死,然后人再爬出来,将毒蛇的蛇皮给扒了,蛇蜕这玩意可是药材,卖到药店至少能卖几文零花。将蛇肉给吃了,然后抗着狼回家,这样连路上的干粮都有了。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看着心爱的东西,在眼前,但是,偏偏就是不能属于你。就象,女友结婚了,新郎不是你一样。正如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我爱你,但是与你无关。
就是这样处境,虽然杜局长知道乔迁喜欢这些善本书,借给杜局长两个胆子。杜局长也不敢将这些洪桐的宝贝拿来做人情送给乔迁。否则,他就真的成了洪桐县的千古罪人了。
好在这个尴尬没有持续了多久,就在乔迁因此而难过的时候,李队长来了。所以乔迁又把心思给转移到了大青头的事情上来了。毕竟京城那边还有三病人等着乔迁的医治呢,乔迁不可能因为几本书就把正事给耽搁了。
李队长听了杜局长的介绍以后,马上向乔迁讲了关于大青头的事情。这个大青头,其实没有什么靠山,但是开始的家里穷,没有钱,靠的就是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的穷霸气。这家伙,十四岁的时候,母亲因为家里穷,得了胃病,慢慢恶化而死。这大青头,虽然从小是混蛋一个,甚至在十二的时候还和他老子打过一架,虽然被他老子给打断了一条腿,但是就是不认输。不过,这小子最怕的就是他母亲,对他母亲是真孝顺,那在全村都没有说的,他那一次跟他老子干架,就是因为他老子打了他母亲。汉子打老婆,在农村是一件也算比较光荣的事情。[部分农村确实如此]但是,大青头就不干了,硬是和他老子干了一架。闹的父子两个人见了面就象是仇家一样。后来,大青头的母亲去世了。在村子里那就更是没有人能管地了大青头了。农村管大青头这样五件不干干六件[注:意思是放着正经活不干。整天混日子的人。]大家都说大青头是不可能发财了,注定是要打一辈子光棍的人。这其中,更是包括了大青头的老子,所有的人都认为这小子没有救了。正象大家预料的那样,大青头在十六岁的时候,终于因为打架斗殴等事情,累计起来终于足够人民对他专政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